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9/p>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022年上海市深化放管?rdquo;改革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p>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2?/p>
2022年上海市深化放管?rdquo;改革工作要点
2022年,上海市深?ldquo;放管?rdquo;改革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抓住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契机,以整体性思维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促进营商环境迈向更好水平,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p>
一、全链条精简优化审批手续
1.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落实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措施,调整完善市、区、街镇三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进一步实施精准定向、协同联动的放权赋权,聚焦重点区域、重要领域、重大改革等,依法依规下放一批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行政审批等事项。深化完善以告知承诺为基础的分级分类审批制度,加强信用信息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中的应用,打造极简极速审批模式。在更多领域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探索以信用报告替代合规证明。进一步清理规范、精简归并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推进中介服务标准化建设,对保留的事项加快编制公开服务指南、/p>
2.畅通市场主体准入、准营和退出。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提升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程度,优化名称自主申报服务,创新企业住所登记模式,全面推行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分类开展市场主体变更登记改革,加快对具备条件的变更登记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拓展高频证照变更联?ldquo;一件事覆盖面。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拓展简易注销登记适用范围,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现注销登记全程网办。深?ldquo;证照分离一业一?rdquo;改革,完善涉企经营许?ldquo;双告?rdquo;工作制度及目录,健全行业综合许可全流程管理制度,逐步扩大一业一?rdquo;改革行业范围,进一步推进照后减证并证,降低市场准营门槛、/p>
3.提高投资建设审批效率。加快健全投资管理制度体系,简化特定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管理,创新和优化投资审批程序,进一步推动扩大有效投资。抓好重大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探索土地、水面积、绿地、林地、工程渣土消纳、征收安置房源等六项资源性指标配?ldquo;六票统筹,加快项目推进实施。推进规划用地审批改革,进一步提高控详规划编制审批全周期效能,实施项?ldquo;用地清单?rdquo;,深化区域评估?ldquo;多测合一,优化产业用?ldquo;带方?rdquo;出让流程。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基于风险矩阵的分级分类精准管理。做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审查中心,优化联合会审、联合监督检查、综合竣工验收等一站式服务。推进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接入服务改革,实现水电气通的联合报装。开展房屋买?ldquo;一件事改革,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水平、/p>
4.加强审批服务效能监督。探索建立行政许可实施情况年度报告制度,推动相关部门报告并依法公开许可办理、费用收取、监督检查等情况。加强对行政审批等事项下放承接情况和实施效果的跟踪评估,研究建立能放能收的动态调整机制。着力规范审批服务行为,探索现场踏勘、技术审查、专家评审、听证等程序的限时办结机制。建立健全审批服务效能监督机制,运用一网通办办件库数据等,加强对审批行为和时间的全过程管理、/p>
二、全过程促进公正高效监管
5.健全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研究制定进一步提高政府监管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抓好年度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重点任务清单的细化落实。强化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严格落实职责范围内的监管责任,明确审批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与综合执法部门间监管职责边界,加强审批监管衔接、监管执法协作机制建设。加快制修订各行业领域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完善监管规则和标准,提高监管规范性和透明度、/p>
6.深入开展综合监管改革。以高效管好一件事为目标,围绕对象全覆盖、内容全要素、流程全闭环、执法全协同、数据全共享、结果全公开六个?rdquo;要求,在单用途预付消费卡、学科类培训、养老服务等9个领域,开展综合监管改革试点。研究制定综合监管改革指导意见,在更多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行业领域开展综合监管改革,构建资源有效共享、业务有机协同的综合监管体系。建设全市统一的综合监管系统,打?ldquo;无事不扰、无处不?rdquo;监管模式、/p>
7.集成应用多元监管方式。深入推?ldquo;互联?监管,加强各类监管数据的汇聚和应用,建立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链,积极推行非现场监管,探索基于风险预警的监管新模式,强化风险监测和预警处置。加快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监管,科学构建分类指标体系,根据分类结果,采取科学精准的监管措施。加强对一单两库一细则的动态管理,提升随机抽查精准性和有效性,推动涉企日常监管更多采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公共安全的领域和事项实施严格监管,守住食品、药品、疫苗、特种设备、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安全底线、/p>
8.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成覆盖市、区、街镇三级的统一综合执法系统,打造执法程序网上流转、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情况网上公示的一体化功能,在全市执法部门全面推广应用。推?ldquo;一案一?rdquo;,实现执法案?ldquo;从源头到归档的全周期管理,对执法行为进行全程动态监督。推进街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制定发布第二批街镇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推动执法资源和力量下沉。不断优化完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深入实施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制度,探索建立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p>
9.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加大公平竞争审查监督力度,组织开展区域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交叉检查,建立举报处理和回应机制,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加强和改进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依法打击危害市场秩序和人民权益违法行为。主动引导企业合规经营,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营造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开展交易。清理取消企业在资质资格获取、招投标、政府采购、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化待遇,破除隐性门槛和壁垒、/p>
三、全周期提升政务服务能级
10.推进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围绕个人全生命周期和企业全经营周期,拓?ldquo;一件事改革覆盖面,对已上线一件事开展优化专项行动,规范提升集成服务功能。巩?ldquo;好办快办智能?rdquo;不见面办?rdquo;等改革成效,优化全程一体化办事服务,提升智能服务水平。深化市民主页和企业专属网页建设,加快推进服务、资金、补贴等相关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重点打造一?ldquo;免申即享服务。持续深化长三角一网通办、全?ldquo;跨省通办,让企业群众享有更多同城待遇、/p>
11.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管理制度,完善一网通办平台政务服务事项和办事指南动态调整机制。修订《政务服?ldquo;一网通办业务规范》等地方标准,建立健?ldquo;免申即享全程网办好办快办一件事等业务和技术标准。着力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深入推?ldquo;两个集中,新增一批市级政务服务事项优化办理模式。全面实施综合窗口改革,完善一网通办统一受理平台和各区综窗系统建设,实现一网通办统一预约平台全覆盖。全面实施帮办制度,线上提升小申+人工帮办服务能级,线下打?ldquo;领导干部帮办+工作人员帮办工作机制。打?ldquo;15分钟政务服务?rdquo;,推动更多服务事项就近通过自助终端办理、/p>
12.统筹推进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放大数字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助力五型经济发展。引领在线新经济蓬勃发展,打响新生代互联网经济品牌,大力发展新应用、创造新业态、探索新模式、培育新职业。拓?ldquo;随申?rdquo;在多领域的深度应用,提升一网通办适老化和无障碍服务水平,消?ldquo;数字鸿沟,切实解决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把牢人民城市生命体征,打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超大城?ldquo;数治新范式,提高现代化治理效能、/p>
13.进一步推动优化民生服务。多渠道扩大托育服务供给,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降低托育和学前教育成本。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开?ldquo;人人乐业专项行动,实施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升级行动。探索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实施政策找人,确保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持续优化提升便捷就医服务,加快医保电子凭证和电子就医记录册应用,推进医疗付费、报销一件事全覆盖。加快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制度,优化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流程,推动大学生持卡就医结算便利化。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套政策,推进住房申请全程网办,提升入住、续租申请便捷度。拓?ldquo;为老服务一键?rdquo;试点范围和服务内容,推广养老院+互联网医?rdquo;,促进养老服务机构结构优化、功能提升、/p>
四、全领域打造一流营商环墂/p>
14.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全面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实施基础研究特区计划,充分赋予科研自主权,支持机构自由选题、自行组织、自主使用经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有条件的科技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提升创新效能。深入推进项目经费使?ldquo;包干?rdquo;试点,建立以信任为前提、以诚信为底线的科研管理机制,在调整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和预算调剂方面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p>
15.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向国家实验室、三大产业等重大发展战略急需的人才持续放权松绑。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以突破性举措和更具吸引力的环境集聚人才。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构建分阶段分谱系的人才资助体系,强化市级科技计划对青年科学家的培育作用。打?ldquo;全链条式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的人力资源服务生态。以举办?6届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进一步创新技能人才政策,加快打造与产业发展需求基本适应的技能人才队伍、/p>
16.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推进中国(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构建覆盖全市范围的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ldquo;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知识产权保?ldquo;一件事集成服务,打造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加快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定价和交易机制,通过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健全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完善海外纠纷应对机制,强化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协作。推进国家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推行文物市场规范管理?ldquo;上海模式,打造社会文物保护利用新高地、/p>
17.推动外资外贸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和交流平台,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信息咨询、项目精准对接等服务。鼓励外资开放式创新平台建设,争取更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地。落实国家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积极探索放宽电信、医疗等领域市场准入限制。深化国际贸?ldquo;单一窗口特色功能建设,由口岸通关向口岸物流、贸易服务等全链条拓展,实现全流程作业无纸化,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不断扩大与RCEP成员国间进出口贸易规模,深化双向投资合作。优化进口展品、商品通关商检流程,促进优质消费资源集聚,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p>
18.大力支持企业融资纾困发展。深化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拓展提升市信易贷平台功能,推动、引导在沪金融机构把更多资源投向中小微企业,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中小微企业信贷奖补政策,激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强化产融合作,推动在沪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专项信贷支持。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针对市场主体需求,实施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对受疫情影响重的困难行业实施精准帮扶。深化拓展动?ldquo;信用+风险监控体系试点、精细服务专项试点,实现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推行多税种综合申报,大幅减轻办税缴费负担、/p>
五、全方位支持区域创新发展
19.支持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复?ldquo;一业一?rdquo;改革试点任务,探索行业综合许可单轨制、行业综合许可证统一有效期制度,建立完善行业综合许可和综合监管制度,构建智能预警、动态防范、事前化解的风险防范化解体系。加快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构建市场主体自主申报、登记机关形式审查的登记确认制模式,以风险控制为导向有效提升信用监管效能,更大程度尊重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推进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市场主体作出承诺即可获得准营资格,探索审批极简、风险严控、服务精准的市场准营新模式、/p>
20.支持临港新片区进一步深化制度创新。探索集中行使事项动态管理机制,对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集中行使的事项进行动态调整。推?ldquo;一业一?rdquo;+证照联办高效办理模式基本覆盖产城融合区全域,试点一码通行准入准营信息通用机制。深入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扩大区域评估试点范围,探索房屋建筑类建设项目综合监管。深化推进管执联动,完善一支队伍管执法机制。扩?ldquo;窗口事务?rdquo;事项覆盖范围,持续提升商事、建设、产业、人才、法律、金融等一站式服务能级、/p>
21.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深化跨域项目审批管理机制,探索打包批、跨域办、联合评、综合验的项目全流程管理。探索市场监管集成创新和政策协同,推进绿色产品认证,实施绿色服务认证,编制示范区竞争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人才协同创新引领机制,探索高端人才联招、人才载体联建、高端人才联评工作机制。推?ldquo;出生一件事、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等民生高频事?ldquo;跨省通办,促进政务服?ldquo;无界?rdquo;、跨省办?ldquo;无感?rdquo;、/p>
22.支持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推动会展产业提质升级,创新会展服务模式,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会展与制造、商贸、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联动发展。实施更开放的总部政策,对总部机构给予金融、人才、通关等方面便利,吸引培育高能级总部机构。在商事仲裁、商事救济、跨境投资贸易便利化、国际专业性人才就业执业等方面先行先试,便利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合作、/p>
23.支持上海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探?ldquo;全科医生式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模式,实现从项目立项至施工许可一个人全程办理一件事。完善重大项目审批推进、跟踪和服务流程,通过梳理编制一项目一清单一张图,实?ldquo;四轮驱动机制?ldquo;双经理人制度、全程帮办制度等,推动项目早落地、早见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育、认定工作,支持孵化培育更多创新型科技企业,增强企业创新实力和市场竞争力、/p>
24.支?ldquo;五个新城建设。协调推动人才、住房、土地、财税、金融等支持新城高质量发展政策加快落地,做好跟踪服务和政策储备。在人员培训、技术支持、系统对接、数据共享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支持新城建设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下放承接到位,帮助承接部门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统筹营商环境优化、企业服务、投资促进等工作,聚焦新城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强项目全周期服务、/p>
六、全力推动改革措施落地见敇/p>
25.抓好组织实施。各区、各部门要健全完善改革推进机制,配齐配强工作力量,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进改革。要明确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有力有序推动落实。要做好政策培训和宣传解读,让更多企业群众了解改革、参与改革、共同推进改革、/p>
26.深化数据赋能。各区、各部门要加快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据对政府管理、服务、运行的深度赋能。要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流程再造、管理创新、制度重塑,推进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p>
27.加强法治保障。各区、各部门要坚持改革和法治双轮驱动,深入落实《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上海市数据条例》《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促进和保障一网通办改革的决定》等,加大有效制度供给力度,确保在法治框架内推进改革。要用足用好浦东新区法规立法授权,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法治保障、/p>
28.鼓励改革创新。各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积极探索更多原创性、差异化的改革措施。要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做法,通过组织培训交流、加强媒体宣传等形式,交流推广改革创新成果、/p>
29.强化督导评估。各区、各部门要加强政策督促落实和跟踪问效,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取得实效。要多渠道听取企业群众意见建议,及时解决企业群众合理诉求,认真接受社会评价和监督。要坚持以企业群众感受为重要标准,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作用,以评促改,以改促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