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策法规? 地方法规?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渔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渝农发?021?19?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渔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渝农发?021?19?

扫描二维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2021-12-21 04:17:51 来源9a href="http://nyncw.cq.gov.cn/xxgk_161/zfxxgkzl/fdzdgknr/ghjh/202112/t20211221_10205347.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浏览次数9span id="hits">1081
核心提示:现将《重庆市渔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div>
发布单位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发布文号 渝农发?021?19叶/td>
发布日期 2021-12-21 生效日期 2021-12-21
有效性状?/th> 废止日期 暂无
属?/th> 专业属?/th> 其他
备注 法规解读9a href="//www.sqrdapp.com/law/show-214382.html" target="_blank"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font-family: Verdana, Arial; text-size-adjust: none; color: rgb(0, 102, 153); font-size: 16px;">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重庆市渔业发展十四?rdquo;规划》解诺/a>

各区县(自治县)农业农村委,重庆高新区改革发展局,万盛经开区农林局,直属有关单位,机关相关处室9/p>

现将《重庆市渔业发展十四?rdquo;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p>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1?1?3?/p>

重庆市渔业发?ldquo;十四?rdquo;规划

二〇二一年十一朇/p>

目录

一?ldquo;十三?rdquo;渔业发展的主要成敇/p>

(一)渔业保供增收成效显葖/p>

(二)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三)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迚/p>

(四)渔业安全工作成绩显葖/p>

(五)渔业科技支撑日益凸显

二?ldquo;十四?rdquo;渔业发展形势

(一)发展机遆/p>

(二)面临的挑战

三?ldquo;十四?rdquo;时期渔业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刘/p>

(三)发展目栆/p>

四、主要任加/p>

(一)渔业发?ldquo;十大行动

(二?ldquo;十个一?rdquo;主要任务

五、区域布局

(一)长江渔业资源保护区

(二)主城都市高效渔业区

(三)渝东北三峡库区生态渔业区

(四)渝东南山地冷水鱼渔业区

六、重点工稊/p>

(一)水产种业提升工稊/p>

(二)池塘渔业生态提升工稊/p>

(三)智慧渔业建设工稊/p>

(四)稻渔综合种养建设工稊/p>

(五)特色冷水鱼设施提升工程

(六)大水面生态渔业工稊/p>

(七)产业融合发展与现代水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建设工稊/p>

(八)渔业产学研推体系建设工稊/p>

(九)渔业资源保护工稊/p>

(十)渔业保障体系建设工稊/p>

七、保障措於/p>

(一)加强组织领寻/p>

(二)落实惠渔政筕/p>

(三)强化科技支撑

(四)坚持改革创?/p>

(五)坚持依法兴渓/p>

一?ldquo;十三?rdquo;渔业发展的主要成敇/p>

十三?rdquo;期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ldquo;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全市渔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涉渔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政产学研推紧密结合,技术支撑强劲有力,生态渔业模式辐射到位,渔业行政执法措施得当,促进了渔业持续健康发展,提质增效、保供增收取得积极成效,成为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的特色亮点、/p>

(一)渔业保供增收成效显葖/p>

2020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24.5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52.4万吨,居全国?6位,西部?位,水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渔业经济总产?85.9亿元,渔业养殖户人均收入19?60元,水产品总产量、总产值和渔业养殖户人均收入较 十二?rdquo; 末分别增?.9%?5.9%?4.7%,确保了15万渔业养殖户增收和城乡居民菜篮子供给、/p>

(二)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全市年均推广池塘一改五?rdquo; 技?0万亩以上,亩纯收?000元以上,示范区节水减?0%以上,减少氮、磷和化学需氧量的排?0%以上。建?0多个规模500亩以上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亩均产值达2000元以上。水库生态鱼品牌发展基地10多万亩。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63家、面?3.9万亩。休闲渔业年产值达?9亿多元,创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3个,最美渔村和休闲渔业主题公园?个,渔业一二三产业不断融合、/p>

(三)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迚/p>

2020年,全市5342艘渔船?0489名渔民全面提前退捕,用两年时间完成三年任务,全市淡水捕捞产量5140吨,?019?7601吨减?2461吨,有效促进了鱼类资源恢复;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实现需转尽转、应保尽保、需训尽训、应兜尽?ldquo;4?00%;农业农村部门累计查办违法违规案?70余件;八部门联合发布禁捕通告,全面开?ldquo;十年禁渔新征程;完成市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区县规划发布。年均放流鱼类等水生动物3000万尾以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勘界矢量图绘制工作完成,渔业资源有效保护,生态修复效果明显、/p>

(四)渔业科技支撑日益凸显

十三?rdquo;期间,全市渔业科技研发及推广体系不断完善,组建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重庆生态渔产业技术体系,为全市生态渔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渔业科技共获省部级奖?2项,取得专利15个,主研成果6次入选全国农业主推技术,制定发布了地方标?4个,编写技术手册和专着16部,渔民受训率达?0%以上,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p>

(五)渔业安全工作成绩显葖/p>

十三?rdquo;期间,产地水产品监督抽检合格?00%,未发生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渔业船舶安全实现零死?rdquo;、/p>

二?ldquo;十四?rdquo;渔业发展形势

十四?rdquo;期间,我市渔业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和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绿色、低碳、生态等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渔业转型升级、多元化发展势在必行,但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面临诸多挑战、/p>

(一)发展机遆/p>

一是发展战略红利叠加。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建设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长江上游种质资源库与工程化种质创制大科学装置,为我市渔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p>

二是消费潜力前景广阔。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成,食品消费结构更趋优化,非洲猪瘟导致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加大,新冠疫情后,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将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地安全优质水产品消费需求将显著增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拓展水产品的消费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渔业产业链和供应链,渔业发展市场前景看好、/p>

三是改革创新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三农工作重心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加之农业种养产业结构调整?ldquo;互联??ldquo;生?等新业态形成、丰富的稻田渔业资源和江河鱼类种质资源,为深度推动重庆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p>

四是生态优势逐步建立。重庆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全国重要的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要求渔业发展必须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之路。将渔业的碳汇、净水和生态功能融入新时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重庆渔业转型升级、/p>

五是三产融合持续发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市场导向思路更加清晰,一产业稳量、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将成为渔业经济发展新常态,水产品加工业、休闲观光渔业等发展潜力巨大?ldquo;渔业+前景广阔、/p>

(二)面临的挑战

一是环境持续承压。渔业环境承受着工业污水、生活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外源性和水产养殖自身内源性影响,威胁渔业生态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020?月,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重庆反馈《重庆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中指出?ldquo;水产养殖尾水直排现象普遍?018年,重庆市水产养殖面?3024公顷,其中配套建有尾水处理设施的只有1505公顷,占养殖面积?.8%,每年大?0770万吨尾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全市养殖尾水治理任务重、压力大、/p>

二是支撑体系薄弱。渔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防灾减灾能力不强;渔业技术推广、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薄弱。原良种体系不完善,良种自给率不高、覆盖率低,应对风险能力不足。渔业信息化水平不高,渔业执法能力有待增强、/p>

三是产业亟待升级。全市渔业生产经营组织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呈?ldquo;弱、小、散局面,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建设不够,优势品牌不足,缺乏竞争力。渔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够,二三产值仅占总产值的35%。产业链短,水产品冷链物流、休闲渔业等新型业态发展不够充分,产业结构不尽合理、/p>

四是创新机制滞后。产学研推整合力度不够,渔业科技研发支持力度不大。区县、乡镇渔业科技服务人才缺乏。渔业融资难、流动资金短缺等问题凸显,渔业保险、渔民社会保障等政策亟待完善、/p>

三?ldquo;十四?rdquo;时期渔业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ldquo;两地两高目标,发?ldquo;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有效衔接《国家渔?ldquo;十四?rdquo;发展规划》、《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ldquo;十四?rdquo;规划》和《成渝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带建设规划》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坚持创新驱动、市场导向、全产业链打造,?ldquo;稳量、绿色、提质、增?rdquo;为着力点,以生态为引领、园区为载体、融合为方向、品牌为追求,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长江流域禁捕退捕,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p>

(二)基本原刘/p>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培育渔业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渔业适度规模经营。落实强渔惠渔政策,加大渔业投入力度,改善渔业基础设施,提高渔民收入,让渔民成为渔业现代化的参与者和受益者、/p>

二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确处理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调整渔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渔业,稻渔综合种养,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推广渔业节能减排和绿色健康养殖新技术,大力推动智慧、设施渔业发展、/p>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高质发展。发挥科技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强化市级渔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大产学研推融合创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渔业技术整合集成水平,推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人才培训系统发展,将科技进步作为渔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p>

四是坚持三产联动,融合发展。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养殖、加工、休闲、物流等一二三产业。推进订单生产、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引?ldquo;互联?对渔业进行全面改造。挖掘食品以外的渔业功能,推动与保健、文化、旅游等产业结合,着力发展垂钓、餐饮等休闲渔业,形成渔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一体化发展格局。大力推 品种、品质、品?rdquo;战略,大力发展优质、特色、绿色、生态水产品、/p>

五是坚持依法兴渔,规范发展。推动渔业地方法规完善,加强渔业管理制度建设,强化渔政执法队伍、装备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依法治渔、依法兴渔提供基础保障。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渔业船舶安全管理执法,加强渔业资源管理,强化长江流?ldquo;十年禁渔管理,确保长江上游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和生态屏障功能、/p>

(三)发展目栆/p>

十四?rdquo;末,全市渔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水产品供给有效保障,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更加突出,优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基本形成。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修复能力明显增强。渔业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渔业监管能力进一步增强,水产品、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主要目标为9/p>

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全市池塘、大水面渔业面积稳定?0万亩?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力争达?2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5万吨左右,水产品产地检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p>

渔业经济总产值和农渔民收入不断增加。二、三产业加快发展,渔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渔业经济总产值达?00亿元。渔业养殖户年人均纯收入2.5万元、/p>

渔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ldquo;十年禁渔政策有效落实,水生生物资源有效保护,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全面推广,水产养殖尾水有效治理、/p>

四、主要任加/p>

十四?rdquo;期间,以十大行动作为渔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完成十个一?rdquo;主要任务、/p>

(一)渔业发?ldquo;十大行动

1. 保供提质增效行动

合理布局生产区域,挖掘生产潜力。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加强渔业园区建设,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实施养殖尾水综合治理,调整品种结构;有序推动水库增养殖业,推进大水面生态养殖;实施养殖稻田标准化改造,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强化水生动物防疫、生产流通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维持可持续生产能力和生态安全。实现水产品品质提升、综合效益增加。重点实施好池塘渔业生态提升工程,抓好池塘升级改造和池塘养殖尾水治理。重点实施渔业种业提升工程,抓好名优经济鱼原良种场建设和市级水产原良种场能力提升,培育现代种业企业、/p>

2. 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行?/p>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增强渔业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ldquo;造血功能,把水产养殖、休闲渔业和稻渔综合种养创新工程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稻田资源丰富的区县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建设集中连片、高产高效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培植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冷水和土着鱼类资源丰富的区县,积极发展名优特色鱼类养殖与加工。依托地域特色加快发展休闲渔业,延长渔业产业链。重点实施山区特色冷水鱼设施提升工程,全面助力乡村振兴、/p>

3. 川渝地区渔业协同发展行动

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rdquo;绿色发展战略。建立渔?ldquo;走出?rdquo;?ldquo;请进?rdquo;产业发展机制。依托川渝两地渔业资源优势,推进养殖、加工、物流业的相互融合与一体化发展,构建全产业链现代渔业格局,培育打造现代山地特色高效生态渔业品牌。推动建设集供给、加工、运输、冷链、配送于一体的水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完善生产与技术输出体系,加强重庆市外水产养殖基地、销售中心建设。构建成渝现代渔业技术联合研究与推广中心平台,提高两地渔业在西部地区的影响力。培育壮大有规模、实力强、有竞争力的现代渔业企业,形成两地在渔业领域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新格局、/p>

4.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融合发展。开发特色速食、高档保健和医用材料等水产加工品,发展水产品冰鲜储藏和冷链加工。推动水产饲料加工、渔药生产、专业捕捞等服务性、保障性产业发展。推动养殖水域景观化改造,发掘巴渝渔文化,打造一批观赏、休闲、垂钓、体验、康养等特色渔业基地和特色鱼消费街区,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重点抓好产业融合发展与现代水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建设工程,抓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建设、/p>

5. 科技攻关行动

整合渔业科技资源,组建科技攻关队伍,加大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和生态渔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力度,建设产学研推结合的科研综合试验站,加大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力度。开发利用长江上游特色经济鱼类,引进和选育新品种;开展水产养殖新技术、新模式的研发与集成,突出养殖尾水治理技术研发和渔业技术标准制定;加快水产饲料、疫病防控和冷链物流等产业链的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大数据在渔业中的应用,提高渔业信息化水平。重点实施渔业产学研推体系建设工程,强化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研究能力提升、/p>

6. 冷链物流畅通行?/p>

积极发展水产电子商务平台,形成网店与实体店互补共进的营销局面。推进信息技术在渔业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环节的应用,强化市场信息服务。培育冷链物流核心企业,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集产地预冷、气调冷藏、冷藏运输、冷库储存、批发配送于一体的冷链物流体系,支持现代水产流通管理、水产品保活保鲜、物流保障、产品安全检测、信息标识与溯源等核心技术应用,发展智能化水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鼓励水产品物流体系对接电子商务平台,优化水产品物流配送体系。重点依托三亚湾水产市场、井口水产品交易市场和南岸水产品交易市场打造西部水产品交易集散中心、/p>

7. 绿色种养循环体系培育行动

研发推广循环高效、立体综合种养等节能减排养殖技术。优先对全市连片集中的养殖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积极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池塘水体综合调控技术和池塘尾水治理技术等节水生态养殖新技术,优化品种搭配,提升水产养殖精准化、机械化和智能化生产水平,突出提高池塘水体自净能力及排放水的资源化利用。加快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建设,优化推广?N(鱼、虾、蟹、蛙、鳖等)复合生态种养模式,建立健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化技术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发挥品牌效应,提高稻田综合效益。重点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建设工程,发展渔农复合生态种养,拓展渔业潜能,打造全国领先的山地特色稻渔综合种养典型样板、/p>

8. 智慧渔业提升行动

推进互联?现代渔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传统渔业向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设施渔业转型升级,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提升渔业生产、技术服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系统整合渔业数据资源,建立具有病害远程诊断、线上技术推广示范、养殖渔情监测、自动报警、智能调控等功能的服务云平台,实现水质环境参数在线采集、饲料精准投放、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追溯的智能化管理。提升安全应急管理效率效果,确保渔业生产、流通和质量的追溯管理。支持有条件、有规模、有示范性效应、连片集中的养殖水域开展机械化改造,智能化升级。重点实施好渔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抓好重庆市水产管理服务云平台建设、市级和区县级智慧渔业管理平台建设和大水面大数据智能化管控系统建设、/p>

9. 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行动

支持龙头企业以股权作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形式组建企业集团,提升渔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发?ldquo;龙头企业+合作?基地生产经营形式,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推进品牌建设,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水产品牌,争创驰名商标和着名商标。扶持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具有规模优势的水产企业上云、上规、上?rdquo;,培育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重点实施好大水面生态渔业工程,抓好大水面生态养殖资源拓展和水库生态养殖、/p>

10. 环保安全能力和打击非法捕捞提升行?/p>

积极推进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博物馆建设,加强水域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强化渔业资源及环保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重庆境内长江干支流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收集保存地方重要经济鱼类种质,结合长江上游种质资源库与工程化种质创制大科学装置建设,建立渔业资源数据库;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管理;科学规范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进一步保障渔业生产安全、加强养殖水域安全设施建设与风险管控,强化渔业机械与生产船舶安全操作与使用。规范涉渔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监督执行生态补偿、水域生态修复等措施,强化重点水域生态环境管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已遭到破坏的水域生态进行修复和重建。重点实施好渔业资源保护工程,建设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博物馆;完善渔政执法体系,建立市级统筹与分片管理相结合、水面管理与市场监管相结合、企业自管与渔政专管相结合的渔政执法监管模式,提高渔业执法能力、/p>

(二?ldquo;十个一?rdquo;主要任务

1. 建成一批产学研推一体化综合示范基地与水产科技产业园区。在示范基地和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中,坚持以生态为引领、园区为载体、融合为方向?ldquo;机械?rdquo;?ldquo;数字?rdquo;为标准?ldquo;股份?rdquo;为纽带?ldquo;品质?rdquo;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山地高效渔业产学研推一体化综合示范基地与水产科技产业园区,全面推进产学研推一体化与水产科技高质量发展、/p>

2. 做大做强一批渔业知名品牌。以企业集团化与产业技术升级为基石,壮大企业实力。以长江上游特色优质鱼类开发利用为突破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水产品牌,争创驰名商标和着名商标,做大做强一批渔业知名品牌、/p>

3. 建设一批名优经济鱼原良种场。加强水产原良种场、保种场建设,推进水产苗种生产设施升级改造。加强良种培育和长江上游特色鱼类开发,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企业。支持种业企业开展原良种保种,良种选育和新品种开发。建设市级水产遗传育种中心,逐步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繁育群体和良种生产供应体系,提高我市苗种自给率和良种覆盖率、/p>

4. 建设一批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根据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结合地理生态景观、水域特点,积极开展休闲渔业基地建设,创建一批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满足人们的多元化休闲需求、/p>

5. 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通过项目实施,力争在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冷水鱼等特色经济鱼类开发利用、山地现代渔业和养殖尾水治理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p>

6. 建立一批冷链物流交易中心。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配送体系建设,壮大冷链物流核心企业。依托三亚湾水产市场、井口水产品交易市场和南岸水产品交易市场打造西部水产品交易集散中心,推进渔业融?ldquo;双循?rdquo;、/p>

7. 建设一批养殖尾水治理与生态渔业示范场。在开展养殖尾水监测和养殖场全面普查基础上,建设一批池塘养殖尾水治理与生态渔业示范场,示范与推广工程设施现代化、处理方式生态化、废弃物质资源化的水产养殖尾水综合治理技术,十四?rdquo;末,基本实现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p>

8. 打造一批智慧渔业示范园。在已有互联?现代渔业平台基础上,推进传统渔业与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设施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市级与区县级点面结合智慧渔业示范园、/p>

9. 扶持一批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壮大综合实力,打破地域、技术、市场限制,培育一批实力强的龙头企业,推动渔业企业上云、上规、上?rdquo;、/p>

10.塑造一批渔业执法能力建设样板。推动修订《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建立完善重庆市长江流域禁捕管理办法、重庆市长江流域禁捕水域垂钓管理办法、重庆市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禁用渔具目录、渔业资源损害赔偿及生态修复技术规范。加强渔业执法队伍建设,配置一批渔政执法船艇、无人机、雷达光电、视频监控等执法设施装备,提升精准打击非法渔业行为的执法能力、/p>

五、区域布局

根据国家对渔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ldquo;乡村振兴?ldquo;成渝地区双城经济?rdquo;发展战略,依据渔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经济水平,对重?ldquo;十四?rdquo;渔业发展进行区域布局、/p>

(一)长江渔业资源保护区

根据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政策要求,境内的长江干支流水域以资源保护与修复为主要目标,科学合理增殖放流原生鱼类,为鱼类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打下坚实基础、/p>

(二)主城都市高效渔业区

主城高效渔业区包括潼南、合川、永川、长寿等21个区县,是承担我市水产品保供任务的主要区域。根据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稳定现有池塘养殖规模,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强化渔业环境保护;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促进渔?ldquo;稳量增收;积极探索大宗水产品加工;重点在城乡结合区域发展都市休闲渔业、/p>

(三)渝东北三峡库区生态渔业区

渝东北秦巴山渔业区包括万州、开州、梁平等11个区县,主要满足全市及周边地区对生态、优质、名特水产品消费需求。重点发展长江上游特色经济鱼类养殖,形成长江上游长吻鮠、岩原鲤、胭脂鱼、裂腹鱼等土着鱼产业;在有条件区域,积极发展山地流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推动特色渔业与三峡特色文化旅游结合,充分发挥旅游服务和省际物流功能,促进特色渔业、休闲渔业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p>

(四)渝东南山地冷水鱼渔业区

渝东南武陵山区渔业区包括黔江、武隆、石柱、酉阳、秀山和彭水?个区县,满足全市及其周边地区对特色水产品消费需求。以冷水鱼为主要养殖品种,大力发展冷流水养殖,形成冷水鱼特色产业;强化特色品种养殖,仿生态养殖特定品种;积极延伸冷水鱼产业链,融入武陵山区特有地理、民族文化特色旅游业的发展、/p>

六、重点工稊/p>

十四?rdquo;期间,全市渔业将围绕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ldquo;十大行动为纲领,十个一?rdquo;为主要任务, 建设水产种业提升工程、池塘渔业生态提升工程等十个重点工程、/p>

(一)水产种业提升工稊/p>

开展全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收集保存重要经济鱼类地方种质资源,建立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库,开展重要经济鱼类本地优良种质选育和育种素材创制工作、/p>

专栏1 水产种业提升工程

水产种质资源库建设。建设种质保存基?00亩,室内细胞或基因保存库2000㎡,配套完善仪器设施设备?0-15种长江重要经济鱼类的原种种质评价、保存、扩繁、细胞库、基因文库构建科研项目、/p>

名优经济鱼原良种场建设。在具备一定基础设施和亲本群体的繁殖场,择优布局建设鳜鱼、大口黑鲈、黄颡鱼、翘嘴红鲌、中华沙鳅、中华鳖等重要经济鱼类种质资源场6个,其中国家?个,市级4个、/p>

市级水产原良种场能力提升。以现有的水产原良种场为主建?0个、/p>

(二)池塘渔业生态提升工稊/p>

按照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标准,升级改造专养池塘渔业设施,包括周边环境景观、生产道路、生态护坡、进排水系统,打?00个生态渔业示范基地?0?00亩以上的渔业产业园、/p>

专栏2 池塘渔业生态提升工稊/p>

池塘升级改造?0亩以上老旧池塘生态化改造。池塘工程改?万亩,配套底排污设施5万亩;推广池塘鱼菜共?万亩;建?00?00亩以上的生态渔业示范基地、/p>

池塘标准化改造及养殖尾水治理示范。在渔业主产区县建设养殖尾水综合治理市级示范?0个、监测点50个,区县级示范点200个、监测点200个,累计示范面积15000亩以上、/p>

(三)智慧渔业建设工稊/p>

建设渔业智能化管理市级平?个,各区县建设分平台。以规模化池塘养殖片区为主体,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系统配置传感器、处理器、控制器等硬软件设备,注重系统的完整性,工作效率的有效性,使用寿命的长期性,保养服务的责任性,充分展现智慧渔业对渔业发展的引领作用、/p>

专栏3 智慧渔业建设工程

重庆市水产管理服务云平台建设。建设市级龙头企业良种场新建智慧渔业管理系统1套,含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物联网信息系统等。建设渔业智能化管理市级平台1个,各区县建分平台;以健康养殖示范场、市级以上原良种场和大中型水产养殖场为重点,建成189个养殖管理数据监测点,其中市?9个,区县?50个、/p>

(四)稻渔综合种养建设工稊/p>

配合农田基本建设项目,开展稻渔综合种养设施建设。畅通生产道路,加高加固田坎,疏通水源通道,建造实用防洪设施,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和实用化改造、/p>

专栏4 稻渔综合种养建设工程

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在全市范围内改造、新建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市级示范基?00亩以?5个,区县示范基地300亩以?00个,总示范面积达?万亩以上。市级示范基?万亩,区县示范基?万亩、/p>

(五)特色冷水鱼设施提升工程

对现有特色鱼和冷水鱼养殖基地设施设备进行生态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建设产品可追溯系统,对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化处理,打造西部冷水鱼养殖基地,全面助力山区脱贫巩固振兴、/p>

专栏5 特色冷水鱼设施提升工稊/p>

西部特色冷水鱼基地建设。对虹鳟、鲟鱼、裂腹鱼等特色冷水鱼养殖基地设施设备进行生态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打造西部冷水鱼养殖基地,其中新建冷水鱼基地20个,改造基?0个、/p>

(六)大水面生态渔业工稊/p>

在全市宜渔水库发?ldquo;三不?rdquo;的滤食性和草食性鱼类的增养殖,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支持龙头企 走出?rdquo;,在全国范围内通过新设或股权并购方式获取大水面生态渔业资源,并配套建设市场营销体系,培育知名品牌、/p>

专栏6 大水面生态渔业工稊/p>

大水面生态养殖资源拓展。建设水域牧?0万亩、/p>

水库生态渔产业集群建设。在全市发展生态养鱼大中型水库100座?2万亩。购置捕捞运输工具,建设四大片区中转基地。建设片区总经销、品牌餐饮店、社区直销店、/p>

(七)产业融合发展与现代水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建设工稊/p>

在全市建设休闲渔业基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行动,建设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打造以鱼为主的美食一条街,提升我市餐饮鱼文化的影响力。推进重庆现代水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建设,重点打造井口、三亚湾等水产交易中心、/p>

专栏7 产业融合发展与现代水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建设工程

水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建设。以井口水产品市场(本市大宗水产品交易)、三亚湾水产品市场(外来海产品与特种水产品交易)、南岸水产品市场为重点,完善市场设施条件,建设智能化、专业化水产品交易方式、/p>

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建设。建设休闲渔业示范基?0个、/p>

3.水产品加工。建设水产品生加工、半成品加工、冷链物流等一体的加工基地5个、/p>

(八)渔业产学研推体系建设工稊/p>

整合我市渔业推广机构和涉水产高校技术力量,提升水产科研能力。加强重庆市生态渔产业技术体系功能实验室、市级科研单位的条件建设投入,发挥科技对渔业的支撑作用、/p>

专栏8 渔业产学研推体系建设工程

重庆市产学研推水产技术中心建设。整合我市渔业推广机构和涉水产高校技术力量,依托重庆市生态渔产业技术体系功能实验室,建?个重庆市水产综合试验站,重点开展经济鱼类原良种保存、良种繁育、养殖技术研发示范的中试。占地面?00亩,建筑面积 1500平方米、/p>

水产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市级科研单位实验室、科研院所科研条件建设,完善渔业技术研发条件,配套完善实验室仪器设备。提升监测、检测能力,发挥科研对渔业的支撑作用、/p>

(九)渔业资源保护工稊/p>

在重庆境内长江干流支流,加强长江重庆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嘉陵江合川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开展重庆市鱼类资源及生物多样性调查,科学、规范地开展增殖放流、水生态修复及效果评价,加强水生动物和栖息地保护。建设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博物馆、/p>

专栏9 渔业资源保护工程

重庆市鱼类资源及生物多样性调查。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重庆市鱼类资源及生物多样性调查,全市主要江河鱼类资源及生物多样性野外调查,完成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价、/p>

鱼类产卵场保护。在摸清鱼类产卵场的基础上,构建基于GIS系统的重要生境网络图,建设电子围栏及监控系统38?80处、/p>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渔文化传承博物馆建设。建设面?0000平方米、/p>

(十)渔业保障体系建设工稊/p>

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提升市级水产品质量和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检验检测能力,提升质量安全追溯及疫病远程诊断能力。开展渔政执法能力建设,配备执法设施装备、/p>

专栏10 渔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渔政执法能力建设。实施长江禁捕渔政执法能力提升行动。拟建渔政码头趸?5个、巡护码头趸?3个,购置渔政执法?艘、渔政执法艇35艘、高速冲锋舟50艘、巡护船159艘、皮卡车(带便携式冲锋舟?2辆、现场取证和办案集成设备52套,建设高清视频监控?00个,购买无人机执法巡航服务,年配备巡护人?300人,年培训执法人?00人、护渔人?300人,装备运行维护等、/p>

七、保障措於/p>

(一)加强组织领寻/p>

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rdquo;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ldquo;十四?rdquo;发展新阶段、新理念和新格局,把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渔民福祉摆在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将绿色发展贯穿?ldquo;十四?rdquo;渔业发展的全过程。各级部门要因地制宜,明确渔业发展目标、布局、结构和重点任务,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建立工作长效推进机制,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确保责任、措施和投入到位,合力推进现代渔业建设、/p>

(二)落实惠渔政筕/p>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研究制定能有效解决现代渔业发展突出矛盾、激发现代渔业发展活力,推动现代渔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政策举措。二是加大投入力度。争取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创新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渔业产业发展。三是创新融资形式。加快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及社会资本投入现代渔业建设,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四是强化风险防范。鼓励开展水产养殖政策性保险和渔业互助保险,切实保障渔业生产安全、/p>

(三)强化科技支撑

一是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联合攻关。强化现代渔业产业技术体系支撑作用,重点围绕资源养护与生态修复、健康养殖、渔用饲料、现代种业、节能环保、渔业智能化、鱼病防治、质量安全等现代渔业建设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展开技术研究与联合攻关,争取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落实激励政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多渠道培养、多元化评价、多层次使用、多方式激励、多方位服务的人才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加强渔业科技、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骨干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三是建立科技创新机制。积极整合和优化配置科技资源,鼓励渔业科技人员按照有关政策创新创业,激发渔业科技人员活力。鼓励金融等社会资本投入渔业科技创新。四是完善技术推广体系。持续推动基层水产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拓展基层水技推广机构服务职能,促进渔业先进和实用技术快速转化、/p>

(四)坚持改革创?/p>

一是改革渔业经营机制。鼓励渔民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承包、租赁、转让、参股等方式加快水面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渔户模式,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全面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积极探索国有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招拍挂的新机制。建立养殖水域保护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探索建立水域滩涂使用权或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二是建立渔业合作化机制。加快发展渔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渔民以入股、租赁、合伙等多种形式开展联合经营或组建渔业企业。引导渔业企业、渔民和其它组织在养殖、加工、流通等领域的联合与合作,完善利益连结机制。三是创新渔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开展渔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服务,提高渔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将一些服务性、技术性、事务性、辅助性职能授权或委托涉渔社会化组织及第三方机构。深化科研推广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四是落实落细退捕渔民的安置保障政策。做好就业创业帮扶攻坚行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确保不因禁渔出现返贫、/p>

(五)坚持依法兴渓/p>

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泔/strong>》等法律法规,加强规范化管理,促进依法兴渔。推动修订《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建立完善渔业管理相关制度。健全渔业行政执法体系,加强执法队伍的法制化、正规化、专业化建设,全面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大渔政执法力度,维护渔业秩序、/p>

附件:《规划》环境影响分枏/p>

本《规划》在深入分析全市渔业环境现状的基础上,科学研判渔业生产及环境发展趋势,实事求是分析我市渔业十四?rdquo;重大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影响控制措施,做出科学评判、/p>

(一)水域滩涂承载力

根据重庆市的水文气候条件、水生生物资源、水域环境状况和水域滩涂资源条件,进行水域滩涂承载力的分析、/p>

1.水文气候条件具备较强的环境承载劚/p>

重庆的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阿蓬江、酉水河等。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公里。经多年调查统计,各类水域水温高?5℃有275-290天,而温水性鱼类的生长期近300天左右。根据?019年重庆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为优?5个监测断面水质均到达或优于Ⅲ类。长江支流总体水质良好?14条河?96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87.8%,水质满足水域功能的断面?3.9%?019 年全市水资源总量498.0880 亿立方米?019 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106.8 毫米,市内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多雾;夏热、多伏旱;春早、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秋长、阴雨绵绵。无霜期300天以上, 霜雪稀少。全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盛夏雨热同季,水文气候条件有利于水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为渔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强的环境承载力、/p>

2.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提供了较强的生态支撐/p>

重庆市内共有有江河鱼?83种、养殖品?0余种,为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了种质资源。区域内常见淡水生物?73种(除鱼类外),其中浮游植物169种,易于鱼类消化利用的藻类占优势地位;浮游动?75余种,为鱼类早期生活史和滤食性鱼类提供充足的食物基础;水生维管束植物?7 种,蕨类植物4种,种子植物73种,它们作为草食性鱼类的饵料外,还是鱼类的繁殖和栖息重要场所;丰富的底栖动物,为杂食性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资源、/p>

3.全市水域总鱼产力估计

?)池塘鱼产力。全市养殖池塘鱼产力还有增长潜力?ldquo;十三?rdquo;末,全市有养殖池?2.92万亩,目前平均单产量?36.93公斤/亩,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基础设施改造、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和养殖技术提升,按现有池塘规模计算,?025年,排放达标,池塘单产提高到750公斤/亩,最大鱼产力约为54.69万吨、/p>

?)水库鱼产力。重庆市宜渔水库2020年有49.97万亩,按照全程不投药、不施肥、不投饵?ldquo;三不?rdquo;生态放养模式计算,要保持II类水质标准,按最低每亩水面年鱼产?0公斤计算,年鱼产力约?,997吨、/p>

?)稻田鱼产力。全市宜渔稻?00余万亩,?025年稻田养鱼利用率22.5%,达?00万亩,亩产水产品50公斤,估计年鱼产力约5万吨、/p>

综上所述,?025年,按照现有池塘、水库渔业总面积不变,稻田养鱼面积增加?2.5% 计算,预期重庆市年鱼产力?0万吨?01,897吨)。以上数据为环境水质达标条件下的估算值,可作为重庆市养殖水域环境承载力的依据、/p>

(二)渔业生产的影响

1.不利影响

池塘种养、稻田综合种养、大水面增殖,主要利用水体天然饵料进行鱼类增殖,不投饵、不施肥,不但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还可利用滤食性鱼类消耗水体中氮、磷等有机质,净化水域环境,当前国家治理大水面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放养大量滤食性鱼类对水质进行生物控制。总体上看 池塘高密度养殖和养殖吃食性鱼类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压力,而改善养殖模式如养殖搭配滤食性鱼类则有利生态环境的改善、/p>

目前,池塘养殖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养殖水域内源性污染主要来源两个方面,一是未被鱼摄食的饲料,形成残饵溶于水中;二是未被鱼类消化、吸收的饲料,形成粪便排入水中。池塘中营养物质氮的输入饲料?0%?8%,而鱼类输出氮仅占总输出的20%?7%,沉积氮?4%?7%;营养物质磷的输入饲料占97%?8%,鱼类输出磷仅占总输出的8%?4%,沉积磷?2%?9%。大量的氮磷沉积不但造成了营养物质的浪费,而且污染池塘水质,影响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随着池塘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产生的有机物长期沉积,形成较深的塘泥,压缩了鱼类生存空间,同时增加了养殖鱼类遭受病害的风险,降低养殖产量和效益。如何有效清除和利用池塘淤泥以及治理池塘养殖尾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迫切需要解决、/p>

2.积极影响

?)净化水质。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多、技术最为成熟的就是放养滤食性鱼类直接控制水华。在武汉的东湖,研究者利用放养鲢、鳙的办法控制微囊藻的水华,巢湖管理委员会也采取大量放养鲢、鳙的措施,除藻效果显著。重庆地区在部分库湾、库汊放养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开展放牧式增殖渔业,在控制水体水质上取得明显效果,说明增殖放流滤食性鱼类控制藻类的发生是可行的。同时,鱼类在摄食各种动植物时,将氮、磷等营养盐富集到鱼体。当鱼体捕出时,就减少了(即带出了)水域中的氮、磷含量。鱼类一般含?.5-3.2%、磷0.3-0.8%左右。每从水中捕?公斤鱼,就可从水中取出约25-32克氮?-8克磷,表明鱼类是水域净化的主导因素。因此适度规模的增殖放流,有利于水环境的改善、/p>

?)拦截农业面源污染。库区天然生态渔场近坡面部分种植茭白、菱角、莲藕等水生作物,近库区部分设置生物浮筏,种植水生蔬菜,水体中放养用于增殖放流的鱼种,为不投饵的生态养殖模式。已有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利用发达的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盐等物质(如凤眼莲生长需要大量的氮、磷营养物),对于富营养化水体起到明显净化作用;生态养殖模式中使用生物浮床净化水质技术,可有效降低水体中各种形式的N、P物质及化学耗氧量(COD),栽培的空心菜、丝瓜、水稻、花卉、水草等植物可用作食用、景观、草食性鱼类青饲料。人工湿地生态屏障建设不仅能增加渔业用地,一定程度上拦截库周的氮、磷等面源污染物,降低库区的污染负荷,同时也能获得一定数量的经济产物、/p>

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在重庆得到广泛应用。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生物浮床能有效消纳减控池塘N、P等废弃营养物,总氮(TN)去除率最高达70%以上,总磷(TP)去除率最高可?0%以上,在7.5%浮床覆盖率条件下,池塘浮床总生物量高达1024.29kg/亩,累计从池水中固定氮和磷分别为3.63kg/亩和0.38kg/亩,抑藻效果明显,防止了水体富营养化。起到保育养殖环境作用;养殖的鱼种、虾蟹通过摄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和水生植物等,经食物链,将氮、磷等物质转化为生物组织?ldquo;变废为宝、/p>

(三)环境影响的控制措施

1.提高环境监测能力

加快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完善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推进建立渔业生态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建设,逐步实现重点渔业水域的长期性在线监测,严格控制含有污染源的地表水流入生态养殖区,加强对渔业环境中污染源的定点定期监测。加快建立渔业生态自然保护区、渔业种质资源和濒危物种保护区、/p>

健全渔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构建大型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平台,逐步完善信息系统平台内容,提高监测信息公开的时效性。强化环境监测预警及风险评估技术,建立渔业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机制、/p>

2.发展绿色水产丙/p>

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渔业的要求,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 在确保资源永续利用和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 提出水产资源最佳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方案、/p>

组织实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科学确定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强化水产养殖投入品管理,指导和规范水产养殖活动、/p>

积极推行绿色生态模式,合理发展种养业。根据生物链规则和科学种植养殖方法, 利用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系统,合理确定发展规模 科学使用农药、化肥、饲料等 减少农业和养殖业对渔业水域的污染。因地制宜,示范推广鱼菜共生综合种养、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水养殖、稻鱼综合种养等新技术、新模式,不断优化升级多品种、多模式的生态养殖技术、/p>

示范推广减排技术。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对养殖池塘进行标准化、规模化改造,示范推广池塘节能减排技术、池塘内循环养殖技术、池塘底排污技术、工程化养殖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渔业技术,使用安全、优质、高效的环保型饲料,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护养殖水域生态环境、/p>

3.加强对污染物的治琅/p>

要贯?ldquo;防治结合 预防为主的方针, 作到关口前移 实现对污染事故的控制由事后治理向事前防范转变。对已污染的水域要进行积极治理并严格控制新的工业污染源、/p>

?)强化环境污染防控。加强渔业水域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农牧业和渔业生产自身对水资源的污染。在深入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基础上,合理谋划布局,确保绿色发展。通过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积极推动行业降本增效和转型升级,合理推进污染物减排。按国家要求划分控制单元,对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风险防范能力薄弱的控制单元实行差异化分区治理。重点抓好重点区域(环节)防控,探索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p>

?)研发推广节能环保型配合饲料。最大限度提高饲料利用率,从源头上减少残饵和粪便的产生、/p>

?)加强养殖尾水治理。摸清水产养殖面积和尾水治理基本情况,加强养殖尾水监测,制定养殖尾水治理规范,采取有效的治理模式,严禁养殖尾水直排,推动养殖尾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p>

4.规范增殖放流活动

科学指导和规范增殖放流活动,严格执行以国家级和重庆市级原良种场和增殖放流站提供的苗种、亲本作为放流对象等措施,按照增殖放流技术规范科学合理地放流原生鱼类,维护天然水域鱼类的遗传多样性。禁止在长江流域开放水域养殖、投放外来物种或者其他非本地物种、/p>

(四)结讹/p>

1.渔业污染适度可控

渔业生产污染主要是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肥料和药物以及养殖动物粪便溶解水体中N、P累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通过滤食性鱼类养殖、捕捞鱼类可以实现水体N、P带出率分别达?6.7%?8.8%以上,还可通过提高饲料质量,降低N、P排放。本规划通过规范化水产养殖,全面推广绿色生态养殖技术,不存在向养殖水体施肥的问题,减少氮、磷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池塘养殖过程中药物使用可能影响水体正常的微生态群落结构,且造成残留,但池塘中使用药物的浓度均不高,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不明显。目前在我市还没有出现过鱼塘排水对天然水域水生生物造成损害的情况、/p>

2.循环渔业自净力强

本规划通过大力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池塘水体综合调控技术、池塘尾水排放净化技术?ldquo;?混养技术等节能减排新技术,能充分利用原有水体营养废弃物,原位消纳减控N、P营养物质,收获蔬菜、粮食,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利用。人工湿地建设不仅能增加渔业用地,一定程度上拦截了氮、磷等面源污染物,降低环境污染负荷,同时也能获得一定数量的经济产物、/p>

3.生态修复对环境有利

本规划通过在长江及其干支流、三峡库区等水体开展增殖放流活动,补充资源衰退的原生鱼类,栖息地保护等生态修复措施有利于恢复长江干支流鱼类群落结构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高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开展增殖放流后鱼类种群结构的跟踪监测,优化增殖放流方案,可以避免对江河水域鱼类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通过放流品种控制及检验检疫,可以有效避免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p>

综上所述,《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行动以及重点工程项目采取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健康养殖模式、养殖尾水生态化治理以及生态修复等多种措施,尽量减少了对水域环境的不利影响。到2025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目标为55万吨,低于估?0万吨的鱼产潜力,《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是完全可控的,产业项目的建设是完全可行的、/p>

地区9/font>重庆
标签9/font>规划农业渔业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br/>电询?535-2129301
QQ?891238009
食品标法? border=
实时把握 食品标法动?/span>
请扫码关?span class="color2">食品标法圇/span>

声明9/p>

凡本网所有原?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br>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br> 邮箱:law#www.sqrdapp.com(发邮件时请?换成@ QQ?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加入收藏] [ 告诉好友]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按分类浏觇/strong>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086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86 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