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指标名称 |
2020平/p> |
2025平/p> |
年均增逞br /> [累计] |
属?/p> |
经济 发展 |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p> |
6.5 |
预期?/p> |
||
2.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p> |
>6.5 |
预期?/p> |
|||
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p> |
59 |
65 |
预期?/p> |
||
创新 驱动 |
4.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p> |
>7 |
预期?/p> |
||
5.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p> |
3.83* |
8 |
预期?/p> |
||
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p> |
10 |
预期?/p> |
|||
民生 福祉 |
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p> |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p> |
预期?/p> |
||
8.城镇调查失业率(%(/p> |
? |
预期?/p> |
|||
9.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1.1 |
11.4 |
约束?/p> |
||
10.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
2.65 |
3.1 |
预期?/p> |
||
1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p> |
90.7 |
95 |
预期?/p> |
||
12.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
0.3 |
2.4 |
预期?/p> |
||
13.人均预期寿命(岁(/p> |
78 |
78.5 |
[0.5] |
预期?/p> |
|
绿色生?/p> |
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p> |
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 |
约束?/p> |
||
1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p> |
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 |
约束?/p> |
|||
16.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p> |
达标 |
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 |
约束?/p> |
||
17.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p> |
达标 |
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 |
约束?/p> |
||
18.森林覆盖率(%(/p> |
42 |
42.5 |
约束?/p> |
||
安全 保障 |
19.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
>2500 |
>2500 |
约束?/p> |
|
20.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万吨标煤,不含三峡(/p> |
5500 |
6000 |
约束?/p> |
专栏2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升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等重大基础设施性能和开放度,启动实施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省部共建试点和武汉光源建设试点,对接国家布局,适时推进作物表型组学、农业微生物、磁阱型聚变中子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p> 湖北实验室:聚焦光电科学、先进存储、生物安全、空天信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长江生态、现代农业、生物育种等优势特色领域,加快推进光谷实验室、珞珈实验室、江夏实验室、洪山实验室、东湖实验室、九龙湖实验室等建设,完善全省实验室体系、/p>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国家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创建和布局50个省级及以上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p> 企业技术中心:每年支持50家以上行业骨干企业建立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每年支?0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建立企校联合创新中心、/p> 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建?00家面向市场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投资多元化、运行模式多样化,提供多种形式的先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等服务、/p> 企业创新服务平台:建?000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建立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p> |
专栏3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方向 |
汽车:加速向高端化、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充分发挥整车企业带动作用,完善零部件协同研发制造体系,提升新能源汽车比重和零部件本地配套比例,建立健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体系,推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形成?ldquo;汉孝随襄?rdquo;汽车走廊为核心,宜昌、荆门、黄冈等地协同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p> 装备:加强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及产业化,大力发展关键部件、配套工艺设备,建立健全研发、检测、应用体系,促进首台套示范应用,提高装备精度、可靠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形成以武汉、襄阳、宜昌为核心,黄石、十堰、荆门、荆州、孝感、随州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p> 化工:坚持园区化、绿色化、精细化发展,优化发展特种油和乙烯下游产业,改造提升磷化工、盐化工、煤化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优化沿江化工产业布局,重点在武汉、宜昌、荆门、襄阳、荆州、孝感、黄冈、潜江、仙桃布局建设一批绿色化、智能化的专业化工园区,打造万亿级现代化工产业集群、/p> 建材:升级发展水泥、玻璃等传统优势行业,重点发展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及制品、增强复合建筑材料,加快向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生产服务型产业转变,推动形成以武汉、黄石为核心,咸宁、荆州、荆门、黄冈、随州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打造国内领先的绿色建材产业集群、/p> 冶金: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果,打造绿色智能钢厂,重点发展高端装备用关键材料。延伸有色金属产业链,重点发展用于新基建等的核心基础材料,以武汉、黄石、鄂州、咸宁为重点打造全国领先的高端冶金产业基地、/p> 食品:依托品牌企业和地理标志产品,大力发展品牌休闲食品、绿色有机食品、功能性营养食品,提高农副产品深加工转化率、食品制造精细化率和产地初加工水平,以县域为重点建设一批特色食品工业园区,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产品、企业和品牌,打造全国知名的食品产业集群、/p> 纺织服装:推动纺织服装与文化创意、时尚设计等融合,振兴汉派品牌,提升发展时尚服装产业,大力发展纺织新材料,以医疗卫生防护产品为重点发展产业用纺织品,形成以武汉、仙桃、孝感为核心,襄阳、黄石、鄂州、荆州、黄冈、天门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打造国内一流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p> |
专栏4打?ldquo;光芯屏端?rdquo;世界级产业集羣/p> |
光:巩固光纤光缆、光电器件、光通信系统、激光等领先优势,突破特种光纤、光电芯片、激光材料与器件等短板,强化标准和专利布局,打造世界一流的光通信及激光产业基地、/p> 芯:集中力量和资源推进国家存储器基地建设,加快实现技术赶超和规模提升,建成全国先进存?ldquo;产业航母。加快发展物联网芯片、北斗芯片等,补齐封装测试短板,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和发展生态,打造全球知名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p> 屏: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企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做大面板产业规模,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加快柔性显示、MicroLED等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打造全球新型显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高地、/p> 端:大力引进智能终端头部企业,重点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加强与芯片、显示、软件等产业协同发展,建成全国重要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p> 网:以固移融合、云网融合为方向,加快发?G等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领域网络设备,大力发展网络应用及服务、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加快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打造国内顶尖的信息网络产业集群、/p> |
专栏5物流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
物流枢纽工程:推进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建?个国家级物流枢纽,培?家左右枢纽建设运营标杆企业、/p> 物流园区工程:建?个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布局建设10个左右省级示范物流园区、/p> 冷链物流工程:建设武汉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进以襄阳、宜昌、黄石、黄冈、鄂州、十堰、荆门、荆州为重点的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储备工程建设,实施县域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项目、/p> 城乡物流配送工程:建设公用型城市配送节点和社区配送设施,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直接配送等现代化配送方式,鼓励企业在城乡和具备条件的村建立物流配送网点,力争所有社区、机关、学校、大中型企业、行政村设立末端配送网点、/p> |
专栏6城市品质提升工程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成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项目,推动第五期建设规划实施。积极推进襄阳、宜昌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00公里、/p> 城市污水治理提质工程:市县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县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9%以上。县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p>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处理工程: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县(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不低?0%。地级市全部建成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00%,生活垃圾焚烧比例达?0%以上、/p>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新建城区基本实现海绵城市建设全覆盖,设区城市建成区40%以上、其他城市建成区3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p>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重点改造小区水、电、气、路,支持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完善提升小区及周边公共卫生、养老、托育、停车场、充电桩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p>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50公里以上,建成投运城市地下综合管?00公里以上、/p> |
专栏7乡村振兴重大工程 |
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粮食应急储备保障中心建设工程、两江粮食物流(产业)园区节点建设工程,提升收储调控能力、/p>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7个粮食主产县(市、区)为重点,建成集中连片设施完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500万亩以上、/p> 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育种创新、品种测试评价、良种繁育等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培育壮大种业龙头企业,建设武汉中国种都、/p> 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改造和建设一批动植物疫情及疫病监控中心(监测站)、区域中心、实验室、/p> 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以县为单位,建设一批优质水产品、特色蔬菜水果、肉制品等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全省新增冷库库?85万吨、/p>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推进一批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创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示范?0个、/p> 农业品牌提升工程:做?ldquo;中国荆楚味、湖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做大做?ldquo;荆楚大地、京山桥米等粮油品牌,宜昌宜红、恩施硒茶(恩施玉露、利川红)、赤壁青砖茶、武当道茶、英山云雾、襄阳高香茶等茶叶品牌,潜江龙虾等水产品品牌,大别山黑山羊等畜牧品牌,宜昌蜜橘、秭归脐橙、罗田板栗等水果品牌,洪湖莲藕、随州香菇、洪山菜薹等蔬菜品牌,蕲春蕲艾等中药材品牌、/p>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以县为单位,建设一批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管网设施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p>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加快建设一批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等工程,整县推进一批畜禽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