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解决食物浪费、树立节约新风的重要方式
记者:加强立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有何重要意义?
臧铁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人口众多、耕地淡水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我国现在能够比较稳定地实现粮食基本自给,这是国家和人民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相当的代价才做到的,十分不易,应当倍加珍惜。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是我国一以贯之的大政方针。
节约粮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早已家喻户晓。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光盘行动”,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受讲排场、比阔气、爱面子等不良风气和不科学、不文明消费习俗的影响,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不珍惜、不爱护粮食甚至浪费粮食、食物、食品的现象依然存在,时常反复,成为一个顽疾,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深恶痛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有些国家出现粮食短缺问题,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高度重视。
法治是解决食物浪费、树立节约新风的重要方式。必须加强防治食物浪费立法,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物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减少和杜绝粮食收储过程中和食品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的浪费现象,以法治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和各相关环节中的粮食、食物、食品浪费行为,改变餐饮消费陋习,倡导以节约节俭为核心理念和价值导向的文明消费方式、生活方式。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要求的必然要求和实际行动,也是得民心、顺民意之举,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反对餐饮浪费、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
现有法律规定比较分散和原则,可操作性较差
记者:现有的法律规范在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方面有哪些规定,存在哪些不足?
臧铁伟:我国宪法在总纲中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农业法等相关法律对珍惜和节约粮食作了原则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循环经济促进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中也体现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宪法精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规定:“倡导健康饮食习惯,减少不健康饮食引起的疾病风险。”今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民法典在总则编第一章中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除法律规定外,还有一些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党内法规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生活方式等也作了规定。这些规定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规定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比较分散、比较原则,可操作性较差;二是缺乏更有针对性的约束措施和引导措施,系统性治理机制尚未建立;三是一些有具体内容的规定层级不高,适用范围有限,实际执行效果也不够理想;四是尚未形成全社会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法治与德治需要协同配合。因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正在积极开展专项立法研究,及时制定、完善相关法律。
专项立法与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并行不悖
记者:目前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有哪些加强立法方面的工作考虑和安排?
臧铁伟: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要求迅即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批示要求,成立工作专班,按照“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要求,抓紧推进专项立法工作研究。专项立法涉及不少具体工作,需要深入研究论证,有关方面协同推进。目前,法工委正在梳理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国外有关法律规定,与各有关部门单位加强沟通协调,注重调动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已将“粮食安全保障法”列为一类立法项目,有关方面正在积极推进法律起草工作。反对浪费粮食、倡导节约粮食等内容,应当在粮食安全保障法中有所反映和体现。下一步,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进有关专项立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努力提出务实管用的约束、规范、引导和惩戒措施,建立健全推进防治食物浪费、倡导食物节约的法律制度机制。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专项立法与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二者并行不悖,角度有所不同,各有侧重,我们将认真做好立法衔接。
明确相关主体责任,实行综合治理
记者:有哪些具体措施和制度机制能够有效防范、制止和惩治餐饮浪费行为?
臧铁伟: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2014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深入推进反对食品浪费工作,对杜绝公务活动用餐浪费、推进单位食堂节俭用餐、推行科学文明的餐饮消费模式、减少各环节粮食损失浪费、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监督检查等作出规定。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要求,陆续出台了相关规定,为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专项立法奠定了基础。
我们在具体立法工作中,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坚持问题导向,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机制上升为法律制度。初步考虑,以餐饮环节为切入点,以防治食物浪费为重点,加强粮食食物食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收购、消费等环节反浪费、促节约管控,减少各环节浪费损失,明确相关主体责任,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实行综合治理,形成长效机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文化新风尚提供法治保障。
相关链接
全国人大代表建言献策立法制止餐饮浪费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的重要指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引起热议。代表们建议,应明确相关主体责任,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实行综合治理,加快建立健全推进防治食物浪费、倡导食物节约的法律制度机制。
在粮库工作了40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尚金锁一直关注着粮食安全问题。尚金锁说,加强爱粮节粮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切实培养节约习惯。要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在整治餐饮浪费现象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立法把经实践检验成熟的做法上升为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刚性兑现奖惩,在全社会营造“爱惜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浓厚氛围,将制止餐饮浪费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认为,虽然吃什么、吃多少是个人的权利,但如果产生大量的资源浪费,就是对社会成本的消耗,威胁到公共利益,就应该纳入到法律层面规制。要通过立法营造防治餐饮浪费的氛围,让节约粮食观念深入到消费者心里。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节约粮食不能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应该站在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重新审视。”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教授建议:一是分步分层推进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立法进程。对我国现行与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梳理,深入调研论证,通过多种立法形式,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对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具体明确规定,在粮食食物食品生产、储存、销售及消费等各个环节强化管理,有效减少损失浪费。二是完善约束措施和惩戒机制。对于各种浪费粮食和铺张消费的行为给予界定,制定惩处措施,让监管者的管理和整治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三是综合施策倡导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需要综合运用法律、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提升国民素质,倡导形成全民节约粮食、杜绝餐饮浪费的良好社会风气,最终形成良性的消费习惯。
民以食为天,餐饮涉及每个人。制止餐饮浪费,是一件移风易俗的事情。“在立法过程中,应该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包括餐饮服务经营者、消费者、外卖平台等等,充分汇集大家的智慧,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结合起来。”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敦化市大石头镇三道河子村党支部书记谷凤杰说。
“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应当以身作则,自觉抵制铺张浪费。”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说,除了餐饮浪费,还要高度重视粮食收购、加工、运输、仓储等环节浪费。为了减少浪费,节约粮食,规范粮食生产、运输和储存管理,建议加大农村储粮科技投入,用科技手段介入粮食流通的每一个环节,稳步推进仓储和运输技术进步。督促相关部门和企业严格粮食加工标准,为粮食生产、运输、储存相关企业制定奖惩制度,将粮食损耗量纳入企业考核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天明集团董事长姜明说,要用实际行动践行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理念。“立法制止餐饮浪费,要把各地各部门已有的好的经验做法制度化,使其更具有刚性约束力,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规则。”(作者:徐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