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9/span>
为推进贫困地区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加强生产技术指导,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我司组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农业农村部茶叶、蔬菜专家指导组有关专家制定了《贫困地区茶叶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贫困地区黑木耳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贫困地区香菇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现印发你厅(局、委),请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应用、/span>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号/span>
2020??6?/span>
抄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忂/span>
贫困地区茶叶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弎/span>
一、科学搭配茶树品秌/span>
首先考虑所选品种是否适应本地区气候环境条件,高纬度、高海拔、冬季温度低容易发生冻害的茶区,应选择抗寒力强的茶树品种;其次应考虑所生产茶类的需求,生产红茶、绿茶或乌龙茶应分别选择相应适制的茶树良种。提倡选用无性系茶树良种,冬季严寒和高海拔茶区可选用性状相对一致的优良有性系良种。规模茶叶生产基地应避免品种单一化,应合理搭配不同萌发期、不同茶类适制性的良种,便于多茶类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变化、/span>
二、茶园管琅/span>
(一)茶园土壤管琅/span>
结合追肥或除草每年进?3次浅耕,深度510厘米,可使用小型旋耕机进行。在全年茶季结束时进行深耕,深度应达15厘米以上,但不超?0厘米,宽度以4050厘米为宜,不要靠近茶树根颈部位,一般与施基肥结合进行、/span>
茶园可间作苕子、紫云英、黄花苜蓿、白三叶草、鼠茅草等绿肥,也可间作大豆、绿豆、蚕豆、豌豆、罗顿豆、油菜、萝卜、辣椒、土豆、红薯、玉米等农作物。间作绿肥在其生物量最大时进行刈割,农作物收取收获物(如籽粒或块根)后,将其他生物质留在茶园,覆盖于地表或翻入土壤、/span>
用稻草、麦秆、豆秸、油菜秆、绿肥、麦壳、豆壳、菜籽壳和落叶、树皮、木屑等,均匀摊放在茶行间,覆盖厚度一般为8-10厘米。以防寒增温为主时,在土壤冻结之前进行铺草;以防旱为主时,在干旱季节开始之前,土壤水分比较充足的时候进行铺草、/span>
(二)茶园施?/span>
以氮为主,配施磷钾,兼顾中微量元素,平衡营养供应。名优绿茶茶园全年氮肥(按纯氮计,下同)适宜用量1320kg/亩,大宗茶(黑茶)茶园全年氮肥用?030 kg/亩,特别高产茶园(干茶产?ge;250 kg/亩)最高不超过35 kg/亩,红茶茶园全年氮肥用量1320kg/亩,乌龙茶茶园全年氮素用?330kg/亩。磷肥(按P2O5计)用量46kg/亩,钾肥(按K2O计)用量49kg/亩,镁肥(MgO)用量1.33.0kg/亩。具体用量按照土壤分析结果适当调整、/span>
三、病虫草害绿色防?/span>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rdquo;原则,根据茶园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特点及无害化防治要求,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span>
(一)防治食叶类害虫
农业防治。对茶毛虫、茶黑毒蛾,?1月至次年2月人工摘除越冬卵块;对大蓑蛾、茶蓑蛾、褐蓑蛾等目标明显的害虫,及时摘除虫囊,集中处理。对于灰茶尺蠖、角胸叶甲、茶丽纹象甲等表土中越冬的害虫,结合秋冬季深耕施基肥,将表土中的虫蛹(卵),翻到地表或深埋杀死、/span>
物理防治。实施灯光诱杀,对灰茶尺蠖、茶毛虫、茶卷叶蛾、黄刺蛾、扁剌蛾和金龟子等害虫的成虫,宜?月至10月使用窄波LED杀虫灯诱杀,压低害虫种群数量。每20亩茶园设置一盏杀虫灯,灯高出茶蓬6024?0开灯。实施性信息素诱杀,对灰茶尺蠖、茶毛虫、茶小卷叶蛾、茶细蛾为害较重的茶园,可在490g/亩?00亿孢?毫升短稳杆菌800倍液?.6%苦参?001800倍液?5%茚虫威乳?500倍液进行防治、/span>
(二)防治吸汁性害?/span>
农业防治。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抑制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蚜、茶小卷叶蛾等害虫发生,随芽叶带走虫卵和低龄若(幼)虫,降低虫口密度。适时修剪,减轻为害、/span>
物理防治。实施色板诱杀,对茶小绿叶蝉、蓟马、黑刺粉虱、蚜虫、茶网蝽等有趋黄绿色特性的害虫,在茶蓬设置精准粘虫色板诱杀。色板高于茶蓬面20cm,每?5500倍液防治,间?天,再用?次。对黑刺粉虱、螨类、蚧类等害虫较多的茶园,宜在秋季封园后喷?5%晶体石硫合剂30018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蓟马、害螨等吸汁害虫(螨);喷施15%茚虫威乳?500倍液?2%噻虫?middot;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悬浮?0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span>
(三)防治叶部病宲/span>
农业防治。实行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抑制茶白星病、茶芽枯病等为害芽叶的病害。适度修剪,剪除有病害的枝叶,带出茶园集中处理、/span>
生物防治。对茶饼病、茶白星病、炭疽病、轮斑病、云纹叶枯病等主要病害,发病初期,可选择3%多抗霉素300倍液喷雾防治。对于病害常发的茶园,在秋季封园后可?.6%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span>
科学用药。在发病初期,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002000倍液?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
贫困地区黑木耳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弎/span>
黑木耳栽培北方多?ldquo;冬春养菌、春夏育?rdquo;?ldquo;春夏养菌、夏秋出?rdquo;,南方多?ldquo;夏秋养菌、冬春出?rdquo;、/span>
一、场地选择
栽培场地应交通便利、配有稳定电力供应,易于取水或有供水管线,地势易于防洪排涝,远离垃圾场、养殖场等污染源、/span>
二、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要根据栽培地区的气候条件、原料资源、栽培季节、设施条件和产品市场需求等因素综合选择确定适宜的生产品种。同时考虑耳片形状、厚度、色泽、边缘圆整度、背面筋褶多寡等外观形态指标、/span>
在具体品种选择上要注重菌种栽培特性的稳定性和均一性,尤其大规模生产中选用新品种时,要安排栽培试验以检验菌种的生产性能,包括抗性表现、转化效率和产品质量性状等指标,防止菌种退化、老化等生产风险、/span>
三、料包生?/span>
(一)基质原斘/span>
黑木耳栽培木屑原料以柞树、曲柳、榆树、桦树、椴树为好,杨树次之,松树、樟树、柏树等树种不宜使用。木屑不能含芳香族化合物、油脂类物质和其他影响黑木耳生长的有害物质,应无霉变、无虫蛀。麦麸、稻糠、豆粉、豆粕等辅料和石膏、石灰等矿物质要保证质量,粉碎粒度尽量小以有利于拌料混合均匀、/span>
(二)培养基配方
培养基碳氮比?00140范围内适宜黑木耳栽培生产。试验表?ldquo;木屑麦麸8811(木?8%,麦?1%,石?.5%,石?.5%?rdquo;配方栽培黑木耳现芽早、产量高、成本低。替代木屑基质的玉米芯、大豆秸杆、稻草、玉米秸、黑木耳栽培菌渣等添加量一般不高于30%。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55%58%为宜、/span>
(三)拌料装袊/span>
拌料应充分预湿以软化木屑等原料,防止装袋时出现微孔,不得有干料块影响灭菌效果。三次搅拌时长不低于30分钟,有利于培养基混合均匀和提高菌丝生长一致性。拌料完成后应及时装袋灭菌,尽量不要堆放时间过长以致引起杂菌滋生,增加灭菌难度和产生有害物质影响菌丝生长、/span>
(四)料包灭菋/span>
灭菌操作要彻底杀灭杂菌,并尽量减少对培养基质营养、含水量和料袋形态的影响。灭菌过程应注意:必须排尽灭菌器内冷空气;灭菌器内料包必须排列疏松有序、气流畅通无死角;常压灭菌时应在4小时内升温至100℃;避免盲目提高灭菌压力、温度指标或延长灭菌时间;灭菌后应缓慢减压,避免造成封口棉塞松动和塑料袋膨胀破裂、/span>
(五)料包冷即/span>
料包灭菌后应分级冷却,提高冷却室空气洁净度,避免冷却温差过大出现冷凝水影响料包封口滤菌效果,避免料包外空气压力补偿性吸入时夹带杂菌、/span>
(六)料包接秌/span>
接种操作要严格清洁接种环境和严格无菌操作,要在保证菌种质量不受伤害情况下最大面积地与基质结合、促进菌种尽快萌发定植,还要杜绝杂菌带入、降低染菌风险。接种过程中应同时监测接种空间洁净度、留样培养菌种和接种前后料包,以便进行染菌风险排查、/span>
四、发菌管琅/span>
发菌环境应干燥、通风,具备温度、湿度、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的检测能力和调节措施,为黑木耳菌丝生长提供洁净、均一、稳定和可调控的生长环境、/span>
菌包摆放应保证通风、有利于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均一稳定,可层架式摆放、挂架摆放、周转筐堆叠和直接堆放,应便于检视菌丝生长状态和使菌包处于均一生长环境中,不能造成部分菌包温度、湿度和通气环境差异过大、/span>
发菌期间应保持良好通风,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发菌过程注意避光。菌丝长满后应根据品种特性调控温度湿度等条件,使菌包转入后熟管理,增加菌丝生物量、储备出耳能量。后期可适当降低培养室温度,强化通风,增加光照和温差刺激,及时转入出耳管理、/span>
五、出耳管琅/span>
(一)出耳场地设於/span>
出耳场地面积大小应根据菌包数量确定,一般每平方米场地可露地摆放菌包?5袋、棚室挂袋约70袋、/span>
(二)菌包开叢/span>
做好菌包表面和开口器械消毒处理。开口后菌包应置于适宜温湿度环境,适当通风,促进菌丝生长、愈合创口和发生原基。开口后应防止杂菌感染、防止菌包升温引起高温伤害,同时应避免通风过大造成开口处基质过度失水而导致不能出芽、/span>
(三)催芽管琅/span>
应采取集中催芽管理模式,将同批次菌包集中放置、统一环境条件控制,提高菌包生理状态一致性。菌包开口后要加强催芽环境通风和控温,促进开口处菌丝生长和创口愈合。菌丝愈合期应控制菌包基质温?8?mdash;25℃、空气相对湿?5%65%和适当通风、/span>
菌包开口处菌丝愈合、基本长满芽口后应进行原基发生期和耳芽分化生长期管理。应通过苫盖、遮荫、给水和通风等措施,集中调控催芽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环境温度调控?5?mdash;25℃,空气相对湿度80%90%,二氧化碳浓?.05%0.1%。在原基发生期应适当加大温差和光照刺激以诱发原基,在耳芽分化生长期应维持温度相对稳定,加强通风促进耳芽生长、/span>
(四)育耳促熞/span>
出耳管理中要坚持以下管理原则:一是注意协调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通过出耳期间给水和停水频度调控,进一步强化基质内菌丝质量,提高抗病能力和产出质量。二是注意尽量使子实体在适温条件下生长,一般控制在16?mdash;28℃范围内。三是注意防止菌包基质水分过度散失,避免水分过度散失导致袋料分离,影响菌丝活力,进而在塑料袋内的基质表面感染孳生杂菌和藻类,影响出耳质量和产量。四是避免高温高湿环境造成菌包内杂菌污染和流耳烂耳现象、/span>
六、采收干制与贮存
(一)采攵/span>
采收期尽量避开连雨天,可以利用棚室设施抢前或者拖后采收。一般当耳片边缘下垂、边缘收缩、尚未产孢子前即可采收。应分批采收,采大留小。小口栽培黑木耳子实体采摘时轻轻扭下即可,大口栽培黑木耳宜用利刀割下,尽量不要破坏基质,以利于下茬子实体生长。小口出耳模式采摘后可停?2天、大口出耳模式采摘后停水35天,待创面菌丝恢复后继续给水管理、/span>
(二)干刵/span>
对于干制用途的黑木耳产品,可在采收前根据天气情况停?.51天。黑木耳子实体依靠日光和通风干制,晾晒一般采用安置在栽培场所周边的晾晒棚,晾晒棚应有防雨薄膜,晾晒台架用透气遮阳网或纱窗布。晾晒过程应适当翻动以利于尽快晾干,但前期翻动易造成耳片卷曲变形、后期翻动易造成耳片破碎,因此应注意翻动时机和力度。晾晒过程要及时将烂耳、红根、霉变的黑木耳挑出。黑木耳子实体必须完全晒干,湿度过大会造成储存运输过程中杂菌滋生、/span>
(三)贮字/span>
为了便于贮藏, 一般要求干品的水分控制?0%14%。黑木耳干制后可装入编织袋内堆放贮存在防雨和通风凉爽处,注意防潮、防霉、防虫和防鼠害。严格控制相对湿度不高于70%,可放生石灰或干燥剂吸潮、/span>
贫困地区香菇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弎/span>
一、栽培季芁/span>
春栽越夏中棚立体栽培模式,应?月下旬至4月中旬接种,5月中旬前必须进棚上架以利于越夏、/span>
秋栽冬春花菇生产模式和秋季大棚保鲜香菇栽培模式,栽培适期选择依据是接种时当地的旬平均气温不超?6℃,中原地区一般在8月中下旬?月下旬接种、/span>
冬春栽夏秋出香菇生产模式,一般在12月至翌年3月上旬接种,在这一时间段,菌袋制作越早越好、/span>
二、品种选择
香菇不同栽培模式、不同栽培季节应选用不同温型的品种。春栽品种应选择长菌龄菌丝相对耐高温的品种;秋栽花菇品种应选择短菌龄品种;中菌龄中温品种,既可春栽又可秋栽,建议根据生产实际选择、/span>
三、原料的选择
香菇栽培主料以硬质阔叶树种粉碎的木屑为主。辅助原料有麦麸、玉米粉等,主要用于补充氮素营养。添加剂有石膏粉、石灰粉、硫酸镁等,以补充矿物质成份和改善培养料化学、物理状态、/span>
香菇栽培原料配方,木?8%83%,麸?5%20%,石膏、石灰各1%。具体配方选用,根据栽培模式及装袋时的温度适当调整,冬春季节制袋时,麸皮用?6%20%,不添加石灰;秋季制袋时,麸皮用?5%18%,添加石?%,添加石灰的目的是防止培养料变酸、/span>
四、制袊/span>
根据栽培模式选用塑料袋规格,出菇周期短的高温地区一般选用折径1517cm塑料袋,出菇周期长的冷凉地区一般选用折径1718cm塑料袋,袋厚0.60.7 mm、/span>
拌料前用23目的铁丝筛将木屑过筛,剔除小木片等硬物,以防刺破塑料袋。装袋速度要快,麸皮加入培养料后,从培养料拌好到开始灭菌,时间不超?小时。装好的料袋要松紧适度,用手指按袋,袋面呈微凹状为妥、/span>
灭菌时要用压力式温度计量测灭菌层架中下部料袋温度。常压灭菌温度上升到100℃保?620小时;高压灭菌前,料袋上刺微孔并粘贴透气胶带,防止灭菌时胀袋,建筑装修用纸胶带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灭菌温度上升到123℃保?小时、/span>
五、接秌/span>
接种时要保持接种环境洁净,严格无菌操作。接种前,每立方米空间用46克二氯异腈尿酸钠烟剂,对接种空间及料袋表面烟熏消毒,烟熏时间半小时以上。操作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接种。接种时料袋温度应降?0℃以下,用适龄菌种接种。接种孔数及接种量与栽培模式有关,冬春季节接种,每袋34孔,?050克菌种;早秋大袋栽培花菇,每?9孔,?0100克菌种、/span>
六、发菌管琅/span>
发菌期要严防袋温超过32℃,防湿控光,注意通风换气。发菌要求的适宜条件是,袋温2030℃,最适温?5℃,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无光或暗光,加强通风换气。可通过变换菌袋摆放方式及摆放密度,结合通风换气调节发菌温度、/span>
发菌中后期,需对菌袋刺孔增氧。刺孔后,菌袋呼吸旺盛,袋温升高,为防刺孔后袋温超过30℃,可在气温较低时刺孔,对同一发菌棚内的菌棒刺孔,要分批进行。刺孔后摆稀菌袋,加强通风散热。规模化生产菌袋,常采用一次刺孔法,菌丝满袋后,用刺孔机械或直径约0.5厘米的工具对每袋刺孔6080孔,深至袋心。也可采用两次刺孔法,第一次在菌丝圈菌丝完全相连后,用直径?.3厘米粗的工具对每个菌穴已发菌部位?8个孔,第二次刺孔同一次刺孔法、/span>
菌袋菌丝长满后,不同品种会出现多少不一的瘤状物,并同时进入转色阶段。转色要求的适宜温度?525?最适温度为182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5%左右,辅以适当的通风和散射光刺激。转色过程中菌袋内常分泌出棕色汁液,一般情况下可从刺孔处蒸发,不用单独排出。转色深浅与转色条件及不同品种特性有关,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转色完成需?0天左右、/span>
七、出菇管琅/span>
菌袋生理成熟后,进入出菇管理阶段。可从菌龄、色泽、气味、手感等方面判定菌袋成熟度。当栽培品种菌龄适宜,菌袋表?0%左右已转为茶褐色或棕红色,菌料有香菇的特有气味,手捏菌袋有弹性,个别菌袋有袋内菇时,表明菌丝已生理成熟,可进行出菇、/span>
香菇属变温结实性菇类。在一定的温度1030℃(因品种而异)?10℃温差(因品种而异,有的品种可恒温出菇)、空气相对湿?0%95%,通风、散射光照、振动刺激下,连续46天,菌丝扭结并形成原基,进而发育形成菇蕾、/span>
菌袋含水量低?0%时,需及时补水,才能形成菇蕾。补水时间、补水数量直接影响出菇产量和质量。补水过多,菌丝呼吸受阻,易烂袋。补水方式有注水法和浸水法两种。第一次补水后菌袋重量可达到菌袋制作时的重量;以后补水量可控制在上茬菇出菇前菌袋重量的90%以内、/span>
不同栽培模式有不同的出菇管理办法。层架栽培的,以培育花菇为主;地面菌棒立摆栽培及覆土栽培的,以培育含水量低的白面?rdquo;为主,出菇阶段要围绕培育优质菇的目标进行管理。当菇蕾直径长至3厘米左右,在出菇温度范围内可适当降低温度、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加强通风、提高光照,以提高香菇质量。根据菇体颜色确定喷水次数和喷水量、/span>
八、采攵/span>
采收前不宜喷水,以减少菇体含水量,提高菇品质量。鲜销香菇在菌膜微破、不开伞时采收,根据情况每天可多次采摘,采收时可即时进行分级,提高销售等级。干制香菇在菌膜已破,菇盖展开七至八成时采收、/span>
一茬菇采收后养?10天,再补水催蕾。一般可出菇35茬、/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