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策法规? 地方法规? 河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河南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试用)》的通知 (豫安委办?018?9?

河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河南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试用)》的通知 (豫安委办?018?9?

扫描二维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2019-06-11 10:37:25 来源9a href="http://yjglt.henan.gov.cn/2018/11-23/986877.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河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浏览次数9span id="hits">14954
核心提示: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深化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行动方案》(豫政办?018?8号),确保全省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编制了《河南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现印发你们,请认真学习并宣贯执行、/div>
发布单位
河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
河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
发布文号 豫安委办?018?9叶/td>
发布日期 2018-11-23 生效日期 2018-11-23
有效性状?/th> 废止日期 暂无
属?/th> 专业属?/th> 其他,
备注 附件9br /> 《河南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td>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省政府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中央驻豫和省属企业9/div>
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深化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行动方案》(豫政办?018?8号),确保全省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编制了《河南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现印发你们,请认真学习并宣贯执行、/div>
附件:《河南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div>
2018?1?3?/div>
河南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
河南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宣/div>
2018?1?2?/div>
彔/div>
一 适用范围
二 编制依据
三 总体目标
四 规范性引用文仵/div>
五 术语定义
六 体系架构
七 构建原则
八 可视资料
九 构建流程
十 风险管控
十一、隐患治琅/div>
十二、过程管?/div>
十三、信息平台建讽/div>
十四、文档管琅/div>
十五、运行效枛/div>
十六、持续改迚/div>
附件1: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程庎/div>
附件2:常用风险评估方法及其适用?/div>
附件3:安全风险清单示侊/div>
附件:4:车间隐患排查清单记录表
附件5:一般隐患登记及整改审批?/div>
附件6:重大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表
附件7:企业事故隐患汇总表
附件8:风险评估的技术、工具、和方法比较
附件9:设施设备清单样弎/div>
附件10:作业活动清单样弎/div>
附件11:风险点登记台账样式
附件12:作业活动工作危害分析表样式
附件13:设施设备安全检查表样式
附件14:风险矩阵法(LS)评价准刘/div>
附件15: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评价准刘/div>
附件16:设施设备风险评价表样式
附件17:作业活动风险评价表样式
附件18: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样弎/div>
附件19:企业重大风险公告栏样式
附件20:企业风险空间分布图样式
附件21:企业作业活动风险示意图样式
附件22:车间较大风险公告栏样式
附件23:岗位风险明白卡
附件24:常用的风险辨识方法
附件25: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
一、适用范围
本导则依据有兲a href="//www.sqrdapp.com/law/show-4553.html" target="_blank"> 安全生产泔/strong>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先进适用经验方法,结合河南省实际编制、/div>
本导则适用于河南省行政区域内各行业(领域)企业开展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细则、工作指导手册时应遵循本导则规定。其他单位可参照执行、/div>
二、编制依?/div>
本《导则》主要依据《安全生产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南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省政府令?73号)、《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河南省深化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行动方案》等相关要求编制、/div>
三、总体目标
在全省建立先进适用的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确保风险有效控制、隐患及时消除,最大限度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实现企业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的法治化、常态化、标准化、清单化和信息化;实现企业本质安全提升、政府安全监管水平提高,生产安全环境普遍改善,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从根本上取得事故防范工作的主动权、/div>
四、规范性引用文仵/div>
下列引用文件必不可少。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导则。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导则、/div>
主要的引用文件如下:
GB/T 23694-2013风险管理 术语
GB/T 27921-2011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div>
GB 18218-20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 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茂/div>
GB 6441企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T 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ink?url=4q03iKXNgUowosYJgEuqwR5hVPvgn3Kf6jccmrDT1MFBg19yVskjkYmrISdlE86PNodUA66Inxcmz06McFCXCPICMWt1csFPGYHqRSvmRf3>
AQ 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
ISO 45001-2018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五、术语和定义
(一)风?/div>
发生危险事件和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严重性的组合、/div>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div>
风险=可能?times;严重性、/div>
(二)风险点
伴随风险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设备和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div>
(三)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
可单独或共同引发事故(事件)的内在要素、根源、状态、行为,或其组合。包括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隐患、/div>
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量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如人员高危作业、吊装物、可燃或有毒气体、压力容器等:/div>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措施失控的各种(人、机、物、环、管)不安全因素,是第一类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前提。如人的失误、物的故障、环境不良、管理缺陷等、/div>
(四)可接受风险
根据法律义务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可接受程度的风险、/div>
(五)重大风?/div>
风险值超过准则规定标准的风险类型、/div>
(六)类别风?/div>
同一行业(区域)共性风险的集合。通常表现为行业(区域或场所或部位)与事故类型的组合、/div>
(七)点位风?/div>
在某以地理坐标上类别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div>
(八)风险准刘/div>
风险评价(评估)的依据或原则
(九)风险辨识(危险源辨识)
发现、确认和描述风险的存在、空间分布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div>
(十)风险分枏/div>
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理解风险性质,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div>
(十一)风险评件/div>
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预判,以确定风险等级大小,分析论证现有管控措施的充分性,以及是否可接受或可容许的过程。风险评价的过程也是风险分级的过程、/div>
(十二)风险分级
企业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风险可接受程度,根据评价结果划分风险等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div>
(十三)风险评估
对风险的总体认识,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分级、风险评价和管控措施有效性判定的全过程、/div>
(十四)剩余风险
原有风险应对之后任然存在的风险。包括尚未识别的风险、/div>
(十五)风险集成
将多个风险综合为一个风险,以便更全面的把握总体风险、/div>
(十六)风险管控
处理风险的措施和过程。是风险控制和隐患治理的总称、/div>
(十七)风险分级管控
按照风险的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从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和管控责任、/div>
(十八)风险管控措施
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采取的管控方法和措施。通常包括:工程技术措施、行政管理措施、教育培训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等、/div>
(十九)风险信息
包括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div>
(二十)风险清单
企业各类风险信息的汇总集合。主要包括:作业场所清单、设施设备清单、作业活动清单、安全责任清单等、/div>
(二十一)风险矩阴/div>
通过确定后果与可能性的范围来排列显示风险的工具、/div>
(二十二)风险描?/div>
对风险所做的结构化的表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危险源、事件、原因和后果
(二十三)隐悢/div>
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div>
(二十四)隐患排?/div>
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div>
(二十五)隐患清協/div>
企业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的要求,以条理化的形式对相关管理活动的内容进行细化、量化,一条条清晰明细的罗列出管理内容或控制要点的所有不符合项,简单、方便、快捷地反映出动态化的管理痕?并能追溯整个管理过程的来龙去?更能体现安全生产管理的透明度、开放度和清晰度、/div>
(二十六)隐患治琅/div>
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div>
(二十七)隐患信?/div>
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隐患信息公告、隐患信息报送、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验收复核、摘牌销案、建立台账、闭环管理等全过程记录信息的总称、/div>
(二十八)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
双重预防体系是构筑防范安全事故的前后两道防火墙。通过这一系统性的风险管理工程,把每一类风险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把每一个隐患都治理在形成之初,把每一起事故都消灭在萌芽状态、/div>
第一道防火墙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第二道防火墙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div>
(二十九)双重预防体系评宠/div>
通过获取客观证据,确定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而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分析研究的全过程、/div>
六、体系架枃/div>
双重预防体系工作文件包括导则、细则和工作指导手册三个层级、/div>
(一)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刘/div>
规定企业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用标准要求、总体目标和工作程序等、/div>
(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细刘/div>
规定本行业(领域)企业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的具体任务,具体目标,对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分类分级、隐患治理、信息报告、复核验收、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等工作程序提出具体要求,明确本行业(领域)常用的风险辨识及风险评价方法,以及风险控制措施和隐患治理措施的选择与实施、/div>
(三)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手冋/div>
学习借鉴本行业(领域)、本区域同类型试点单位的经验做法,制定本单位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工作方法、实施步骤,明确风险点划分、隐患点排查、风险隐患的辨识排查、分级分类准则、确定风险管控措施和隐患治理措施等具体规定,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记录文件等、/div>
七、构建原刘/div>
(一)组织有力,制度保障
企业是双重预防体系工作的责任主体,应当成立负责双重预防体系工作的领导小组,设置专职或兼职管理部门,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并明确:
1、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双重预防体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各分管负责人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双重预防工作;
3、分管安全负责人组织日常监督检查,负责双重预防工作的跟踪考核:/div>
4、各分厂、各科室(部门)、区队(车间)、班组、岗位人员的双重预防工作职责、/div>
双重预防机制工作至少应包括以下制度:
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div>
2、双重预防体系教育培训制度;
3、双重预防体系运行管理制度包括奖惩制度、/div>
(二)全员参与,分级负责
企业从基层作业人员到最高管理者,都应参与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控及隐患治理;根据风险及隐患等级,确定落实管控措施责任单位的层级、/div>
(三)注重实际,自主建设
企业是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是实施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应依据本导则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配套制度,强化过程管理,建设双重预防体系,确保实效性和实用性。原则上应自主完成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小微企业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创建工作,应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大风险隐患的管控治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少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层级,增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div>
(四)体系融合,协调统一
企业应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紧密结合,在标准化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重点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工作。通过全面辨识风险,夯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基础;通过标准化体系规范运行,促进双重预防体系有效实施;通过风险管控消除隐患;通过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改进风险管控内容和方法,降低或消除事故发生风险、/div>
(五)诚信管理,差异执法
地方政府应把建立双重预防体系工作情况纳入生产经营单位社会诚信管理和政府相关部门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根据诚信级别实施差异执法,对拒不落实而造成严重后果的生产经营单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降低单位及其有关负责人安全生产诚信等级或者列入失信者名单,通报有关部门并定期向社会公告,实施联合惩戒。各地应建立双重预防体系跟踪督办制度,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加强检查指导、开展专项督查,严格执法监督,对消极应付、工作落后的通报批评、责令整改确保双重预防工作取得成效、/div>
八、可视资斘/div>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形成以下可视资料:
(一)建立各类风险清单、管控责任清单和风险数据库;
(二)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三)制定重大风险管控措施;
(四)设置重大风险公告栏和警示标志;
(五)制作岗位风险管控清单和岗位风险明白卡;
(六)绘制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div>
(七)绘制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div>
(八)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和管理制度;
(九)建立隐患排查清单、岗位责任清单和隐患数据库;
(十)制定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方案、/div>
(十一)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和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并实现与监管部门信息系统对接、/div>
九、构建流稊/div>
双重预防体系构建工作程序主要包括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人员培训,划分并确认风险点、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编制风险隐患清单、制定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排查治理隐患、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等(工作流程详见附录A)、/div>
(一)机构职财/div>
1、机构设?/div>
?)企业应在安全生产组织架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专门或合署成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领导与工作机构,并以企业正式文件形式明确规定机构和相关成员工作职责、/div>
?)双重预防体系工作机构应牵头组织各部门分岗位、分工种全面开展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在企业内部逐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div>
?)原则上企业应自主完成本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但在自身技术力量或人员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可聘请专家协助开展、/div>
2、制度建讽/div>
?)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开展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的工作内容、程序、方法及工具等,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明确管控层级、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等、/div>
?)企业应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程序、方法和工具,明确排查范围、排查内容、排查频次及治理验收要求等、/div>
?)企业应建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和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纳入安全绩效考核指标,并定期对其履职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考核、/div>
3、明确责仺/div>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和运行,并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div>
?)各分管负责人负责各自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和运行、/div>
?)各级管理人员负责负责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双预防体系建设和运行、/div>
4、全员参不/div>
企业应为全员参与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创造条件,通过激励约束机制,组织员工参与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工作、/div>
5、经费保際/div>
企业应保障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和持续改进的经费投入,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专项费用,建立使用台账、/div>
(二)教育培?/div>
1、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呗/div>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本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知识与能力、/div>
?)每年对安全管理技术人员至少组织一次风险管理、辨识评估、隐患排查治理知识培训,使其具备正确履行岗位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的知识与能力、/div>
2、从业人呗/div>
?)开展职工全员安全培训,内容至少应包括:双重预防的基本知识、年度和专项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风险管控措施。通过培训使从业人员熟悉有关法规、标准和制度的要求,掌握本岗位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的知识和技能、/div>
?)企业应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投入生产使用前,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针对性教育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常识,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div>
3、外来人呗/div>
企业应对进入企业从事服务和作业活动的相关方以及检查、参观、学习等外来人员进行风险宣讲告知,并保存记录。宣讲告知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安全规定、作业安全要求、作业活动可能接触到的风险、应急知识等、/div>
十、风险管?/div>
(一)风险判定准刘/div>
企业应结合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明确风险判定准则,以便准确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按从严从高原则、/div>
(二)风险点确定
1、风险点划分原则
风险点主要分为静态风险点和动态风险点、/div>
企业可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生产经营场所(单位),生产系统、重点岗位(作业地点)、关键设备、操作规程等划分风险点,应涵盖临时性特殊的作业活动、/div>
一般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div>
?)静态风险点主要包括:设施、设备、部位、场所、区域。如储存罐区、装卸站台、生产装置、作业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div>
?)动态风险点主要包括:操作及作业活动
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如: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活动、/div>
2、风险点排查
?)排查内宸/div>
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辨识,形成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等内容的基本信息、/div>
?)排查方泔/div>
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进行风险点排查、/div>
3、风险(危险源)辨识
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辨识,按生产(作业)流程的阶段、场所、设备、装置、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进行,形成包括风险名称、所在位置、所属部门、可能导致后果等内容的风险登记台账、/div>
?)收集基础资料
在开展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前,需要收集以下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9/div>
1)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标准和规范:/div>
2)相关设备、设施的法定检测报告;
3)详细的工艺、装置、设备说明书和工艺流程图:/div>
4)设备试运行方案、操作运行规程、维修措施、应急处置措施;
5)工艺物料或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div>
6)本企业及相关行业事故资料、/div>
?)风险(危险源)辨识的内宸/div>
企业应组织全员从地理区域、自然条件、作业环境、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原辅材料、作业活动等各个方面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并充分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事件模型、/div>
?)常用的风险(危险源)辨识方法主要有
1)设备设施风险辨识可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2)作业活动风险辨识应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
3)对于复杂的工艺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进行辨识、/div>
?)重大危险源辨识
1)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按照GB18218-2018 的要求进行危化品重大危险源辨识、/div>
2)企业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设置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系统,并按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地的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div>
4、风险分枏/div>
1)风险分析应包括可能性分析和后果分析、/div>
2)可依据 GB 6441 对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划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等。也可依据GB/T 13861 分析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div>
5、风险评件/div>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
企业应经过研究论证,确定适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必要时,宜根据评价方法的特点,选用几种评价方法对同一评价对象进行评价,互相补充、分析综合、相互验证,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div>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9/div>
1)设备设施风险评价宜选择风险矩阵评价法(LS);
2)作业活动宜选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3)危险工艺宜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评价法(HAZOP);
4)风险程度分析法(MES);
各评价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见附??、/div>
行业有规定的,选择评估方法时从其规定、/div>
?)风险分?/div>
企业应制定统一标准对本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科学分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个等级,并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风险点的级别确定一般是按照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div>
A级:重大风险/红色风险,评估属不可容许的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明确不可容许的危险内容及可能触发事故的因素,采取安全措施,并制定应急措施;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作业时,应暂停作业、/div>
B级:较大风险/橙色风险,评估属高度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明确高度危险内容及可能触发事故的因素,采取安全措施;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作业时,应采取应急措施、/div>
C级:一般风?黄色风险,评估属中度危险;必须明确中度危险内容及可能触发事故的因素,综合考虑伤害的可能性并采取安全措施,完成控制管理、/div>
D级:低风?蓝色风险,评估属轻度危险和可容许的危险;需要跟踪监控,综合考虑伤害的可能性并采取安全措施,完成控制管理、/div>
?)重大风险确定原刘/div>
以下情形可直接确定为重大风险9/div>
1)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div>
2)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3)构成危险化学品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和设施;
4)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div>
(三)风险控制措於/div>
1、常用的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对各种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应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以下管控措施既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
?)工程技术措施;
?)制度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div>
2、如何确定风险控制措於/div>
?)基本原刘/div>
针对不可容许的重大危险、高度危险、中度危险和轻度危险,分别制定控制措施,并评审控制措施的合理性、充分性、适宜性,确认是否足以把风险控制在可容许的范围,确认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否产生新的风险、/div>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充分考虑9/div>
1)可行性;
2)安全性;
3)可靠性;
4)重点突出人的因素、/div>
?)有效性评宠/div>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1)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是否能使风险等级降低至可接受风险;
3)是否产生新的较大以上风险;
4)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div>
3、重大风险控制措於/div>
需通过同时实施多种控制措施才能控制的重大风险,应制定相应的控制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制定方案、/div>
属于经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中的不可接受风险,要制定新的管理文件(程序或作业文件)或修订原来的文件,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对该种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并在实践中落实这些措施、/div>
对于某些重大风险,可同时采取多种管控措施、/div>
4、风险分级分层管?/div>
1)企业应根据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管理,对其进行分级管控,遵循风险等级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div>
2)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div>
3)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风险应进行重点管控、/div>
4)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div>
(四)编制风险清協/div>
1、企业应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后及时更新风险清单和数据库。风险清单应至少包括风险位置、风险描述、可能导致后果、风险等级及其标示颜色、风险管控措施、风险管控层级、风险管控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等内容,并按规定及时更新。风险清单示例参见附?、/div>
2、企业应将重大风险进行分类汇总,登记造册,重点监控,并对重大风险存在的作业场所或作业活动、工艺技术条件、采取的管控措施、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等进行详细说明、/div>
(五)风险公呉/div>
1、区域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企业应将作业场所、生产设施等区域存在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或地理坐标图中,并设置在企业醒目位置,向本单位从业人员和外来人员公示企业安全风险分布情况、/div>
全省采用如下统一色谱标准、/div>
安全风险等级四色标识RGB色谱标准

序号

风险等级

颜色

色谱标准

1

重大风险

纡o:p>

RGB:R255 G0 B0

2

较大风险

橘o:p>

RGB:R255 G97 B0

3

一般风?o:p>

黃o:p>

RGB:R255 G255 B0

4

低风?o:p>

蓜o:p>

RGB:R0 G0 B255

2、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企业应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状图、饼状图或曲线图等将难以在平面布置图、地理坐标图中标示风险等级的作业活动、生产工序、关键任务按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示出来 如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物品运输等。企业应在醒目位置或作业车间等将作业风险比较图对员工进行公告、/div>
3、岗位安全风险明白卡
企业应在有安全风险的工作岗位设置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告知从业人员本岗位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后果、风险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应急电话等信息、/div>
4、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
企业应在有重大安全风险的场所和设备设施的醒目位置设置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标明危险源名称、风险等级、危险有害因素、后果、风险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应急电话等信息、/div>
5、重大风险警示标识及定置管理
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和作业场所的安全风险特点,在有重大危险源和较大安全风险的作业场所和有关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安全警示标识、/div>
企业应持续开展作业场所整理、整顿、清扫工作,实施设备、设施和器具科学布局、分类摆放、划线定置管理,保持作业场所清洁,规范员工作业行为,营造安全的作业环境、/div>
6、风险公告、标识的保持
企业应定期对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岗位安全风险明白卡、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和安全风险警示标识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div>
十一 隐患治理
(一)编制隐患排查专用清協/div>
企业应按照各类重大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重大风险在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清单内容主要包括:风险点、隐患类型、隐患描述、隐患等级、治理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治理期限、排查日期、销号日期、信息来源等
(二)组织排?/div>
1.确定排查方案
实施隐患排查前,应根据排查类型、人员数量、时间安排和季节特点,制定排查方案,确定排查的组织级别、/div>
?)排查类垊/div>
主要包括日常排查、综合排查、专业排查、专项排查、季节排查、重大节日活动排查、专家诊断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div>
?)组织级?/div>
企业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div>
2.排查要求
隐患排查应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div>
3.治理建议
各层级组织的排查应填写完整的排查记录。根据排查出的隐患类别,提出治理建议,一般应包含9/div>
?)对排查出的每一项隐患,明确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div>
?)经评估后提出初步整改或处置建议:/div>
?)依据隐患治理难易程度确定治理期限、/div>
(三)隐患治琅/div>
1.基本要求
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车间治理、部门治理、公司治理、/div>
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保证、措施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本部门能够治理的不能推给上级部门;能当场纠正的必须当场纠正,无法立即治理的,治理前要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管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成事故、/div>
2.治理流程
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指令、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如下图所示:

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治理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等信息向从业人员进行通报。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制发隐患整改指令书,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和有效的治理措施。隐患整改指令书的制发部门应当对隐患治理效果组织验收、/div>
3.一般隐患治琅/div>
对一般隐患,根据隐患治理的分级,由企业各级(公司、车间、部门、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有专人进行确认、/div>
4.重大隐患治理
对重大隐患,企业应及时组织评估并编写重大隐患评估报告书。评估报告书主要内容应包括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风险程度和对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等内容、/div>
企业应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治理时限和要求:/div>
?)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div>
5.复核确认
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验收。对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按有关规定执行、/div>
(四)隐患排查周朞/div>
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生产工艺特点,确定综合、专业、专项、季节、日常排查等周期、/div>
(五)建立隐患台?/div>
企业应如实记录隐患排査、治理和验收情況,形成隐患治理台账,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验收、核销的闭环管理、/div>
十二、双重预防体系过程管?/div>
(一)管控要汁/div>
企业应以风险点为基本单元,对照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开展安全风险管控效果检查分析和隐患排查
(二)综合管?/div>
企业主要负责人每半年组织一次综合安全检查活动:
1、检查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开展隐患排查;
2、分析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效果和重大隐患产生原因,调整完善风险管控措施;
3、补充新增风险及其管控措施;
4、通报重大隐患治理情况,补充完善隐患清单,明确隐患分级治理责任、/div>
(三)专业管?/div>
企业各专业分管负责人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检查活动:
1、检查分析各专业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开展隐患排查;
2、补充完善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和隐患清单、/div>
(四)动态管?/div>
1、分厂(科室、车间、区队)
分厂(科室、车间、区队)每月开展安全检查:
?)检查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排查治理隐患:/div>
?)不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及时上报,危及人身安全时停止作业,按程序处置:/div>
?)对新增风险采取临时风险管控措施,并及时上报、/div>
2、班练/div>
班组长每班组织对作业环境和重点工序进行安全检查:
?)检查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排查治理隐患:/div>
?)不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及时上报,危及人身安全时停止作业,按程序处置:/div>
?)对新增风险采取临时风险管控措施,并及时上报、/div>
3、岗佌/div>
作业人员每天至少两次对岗位作业条件进行安全检查:
?)依照岗位风险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排查治理隐患:/div>
?)检查结果及时汇报,危及人身安全时停止作业;
?)发现新增风险及时汇报、/div>
(五)风险隐患公礹/div>
重大安全风险、重大事故隐患应公示告知9/div>
1、在厂(场)区醒目位置公示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div>
2、在存在重大风险的区域公示告知重大风险;
3、重大风险公示风险点、风险描述、主要管控措施、管控责任人等;
4、重大隐患公示风险点、隐患描述、主要治理措施、责任人、治理时限等、/div>
(六)信息上?/div>
1、企业每月度应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div>
2、重大风险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风险点的基本情况,风险类型、风险描述、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单位和责任人、/div>
3、重大隐患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隐患的现状、产生原因、危害程度、整改难易程度分析、治理方案、治理责任和治理期限等、/div>
十三、信息平台建讽/div>
(一)基本要汁/div>
企业应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信息平台,具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及风险预警等主要功能,实现风险与隐患数据应用的无缝链接;保障数据安全, 具有权限分级功能。宜使用移动终端提高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div>
(二)功能模坖/div>
1、风险分级管控模坖/div>
风险分级管控模块应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分析和上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应具备以下功能9/div>
?)风险点的管理(增加、删除、编辑、查询等功能);
?)年度、专项、岗位、临时风险辨识评估的管理(辨识数据的录入、辅助辨识评估、辅助生成文件、审核、结果上传等)、/div>
2、隐患排查治理模坖/div>
隐患排查治理模块实现对隐患的记录统计、过程跟踪、逾期报警、信息上报的信息化管理。应具备以下功能9/div>
?)隐患信息录入及与风险的关联:/div>
?)隐患整改、复查、销号等过程跟踪,实现闭环管理,对于整改超期、或整改未达要求的,进行预警:/div>
?)实现重大隐患上报、跟踪督办、/div>
3、统计分析及预警模块
该模块应具备以下功能9/div>
?)实现安全风险和隐患的多维度统计分析,自动生成报表;
?)实现安全风险等级变化和隐患数据变化的预警功能;
?)与风险点关联,实现安全风险动态管理的直观展现。宜与安全生产相关系统集成、/div>
4、系统接叢/div>
系统接口应具备以下功能:
?)应具备短信或微信提醒接口,实现预警信息的及时推送;
?)应具备对外提供数据接口,实现风险、隐患等数据与其他系统的对接:/div>
5、系统管琅/div>
企业?ldquo;双重预防体系系统管理员应定期对信息系统中涉及本单位相关内容进行定期更新和维护,更新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管理机构、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安全风险评价清单、风险点源库数据、风险点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数据库等内容、/div>
十四、文档管琅/div>
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等内容的文件资料,并建立和保存有关记录的电子文档;涉及重大风险、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时,其辨识、评价、控制措施和隐患治理全程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div>
文档记录包括但不限于9/div>
(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二)危险源登记台账:/div>
(三)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评价记录;
(四)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五)重大风险管控记录;
(六)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七)隐患排查清单;
(八)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九)重大隐患治理方案等、/div>
十五、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效枛/div>
通过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至少在以下方面实现提升:
(一)安全管理责任更加明确;
(二)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
(三)风险管控能力明显提升;
(四)隐患治理机制更加完善;
(五)生产安全事故明显减少;
(六)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高、/div>
十六、持续改迚/div>
企业应根据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自评结果所反映的问题和趋势,客观分析企业双重预防体系的运行质量,及时修正发现的问题和偏差,完善安全风险管控制度和隐患治理措施,强化两道防线,持续改进提升,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div>
(一)评?/div>
1、企业应定期对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系统性评估或更新;评估或更新应包括体系改进的可能性和对体系进行修改的必要性。应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以确保其持续可行性、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div>
2、企业应组织开展双重预防体系运行情况自评工作,形成自评报告,并将自评结果对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通报,作为年度安全绩效考评的依据、/div>
3、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通过自评全面查找双重预防体系存在的缺陷和不足、/div>
4、对较大、重大风险的评估每年进行一次,对一般和低风险每三年评估一次。评估记录至少保?年、/div>
(二)更?/div>
企业应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及时更新风险与隐患信息:
1.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变化或更新:/div>
2.政府规范性文件提出新要求:/div>
3.企业组织机构和安全管理机制发生变化;
4.企业生产工艺技术发生变化;
5.设施设备增减、使用的原辅材料变化:/div>
6.企业自身提出更高的安全管理要求;
7.事故(事件)或应急预案演练结果反馈的需求;
8.其他情形出现应当进行更新的、/div>
(三)沟這/div>
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内外沟通机制,通过双重预防体系信息管理平台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风险(隐患)信息,实现数据交换、信息共享,提高管控效果和效率、/div>
(四)考核
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调动和提高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主动性。对个人应奖惩并重,以奖为主;对部门或单位,应建立一套绩效考核办法,定期考核、/div>
附件1 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程序 (规范性附录)
地区9/font>河南
标签9/font>体系风险预防安全生产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br/>电询?535-2129301
QQ?891238009
食品标法? border=
实时把握 食品标法动?/span>
请扫码关?span class="color2">食品标法圇/span>

声明9/p>

凡本网所有原?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br>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br> 邮箱:law#www.sqrdapp.com(发邮件时请?换成@ QQ?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加入收藏] [ 告诉好友]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按分类浏觇/strong>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055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83 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