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策法规? 地方法规?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浙农?013??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浙农?013??

扫描二维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2013-03-14 01:27:54 来源:浙江省农业?nbsp; 浏览次数9span id="hits">3398
核心提示: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切实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努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健康持续发展,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决策部署和《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要求,制定本三年行动计划、/div>
发布单位
浙江省农业厅
浙江省农业厅
发布文号 浙农?013?叶/td>
发布日期 2013-01-08 生效日期 暂无
有效性状?/th> 废止日期 暂无
备注 http://nyt.zj.gov.cn/html/main/wjggview/185443.html

  各市、县(市、区)农业局,厅各单位: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厅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p>

  附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

  浙江省农业厅

  2013??8?/p>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刑/p>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切实干好一三五、实?ldquo;四翻?rdquo;,努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健康持续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决策部署和《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要求,制定本三年行动计划、/p>

  一、目标要汁/p>

  (一)目的意义。近年来,全省各地坚持以高效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今后几年,是农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攻坚时期,也是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建?ldquo;两富现代化浙江,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赋予了农业现代化新任务新要求;改革开放深入,经济结构调整,浙商回归创业,创造了农业现代化新机遇新动力;自然与市场风险加剧,资源与环境压力加大,投入与成本持续上升,带来了农业现代化新挑战新困难。通过开展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进一步梳理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组织专项行动,实施重点工程,有利于有效调动各级积极性,有机整合各方资源要素,有序深化各项工作举措,从而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赢得先机、形成合力、夯实基础、营造氛围、/p>

  (二)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ldquo;八八战略?ldquo;两创总战略,按照四化同步要求,立足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保供给、保民生、保安全目标,以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经济生态化为路径,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和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三大平台,产业、组织和服务三大体系,技术装备、资源环境和政策资金三大支撑,组织领导、队伍能力和社会氛围三大保障为抓手,不断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科学发展,逐步实现从大宗农业向精品农业、粗放农业向精致农业、自然农业向精准农业转变,着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特色精品农业大省,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新基础,为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作出新贡献、/p>

  (三)目标任务。通过三年努力,全省农业发展理念、产业层次、产品层次、主体层次、科技层次、装备层次、服务层次和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发展实力和活力全面增强,市场基础作用全面显现,特色精品农业、生态循环农业、设施智慧农业水平领先全国,质量品牌强省、现代种业强省、经营效益强省地位逐步确立,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前列。到2015年,全省实现农业增加?85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0元以上,农业劳均产出29000元,1/3左右县(市、区,下称县)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p>

  1.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序构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聚化发展态势良好,产业链和价值链进一步提升。力争粮食总产达到800万吨,主要食用畜产品自给率在80%左右,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达80%,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0%?%、/p>

  2.农业经营效益水平。新型经营体系更趋成熟,适度规模经营和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形成,经营组织化程度稳步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和效益进一步增长。耕地种植业增加值亩均达?500元,产业化组织带动省内农户数占全省总数60%以上、/p>

  3.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标准化生产广泛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到位,特色优势产品开发势头强劲,产品精品化步伐加快,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60%,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p>

  4.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农业基础保障更加稳固,农田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有效改善,生产设施化和手段信息化进展快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旱涝保收农田面积占基本农田面积70%以上,标准农田一等田比重?8%以上,农业作业机械动力水平在80%以上,农业信息化水平达到95%、/p>

  5.农业科技支撑水平。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健全,产学研结合更为紧密,技术集成化应用趋势明显,先进适用技术覆盖面和到位率进一步扩大。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5%,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业科技人员18人以上、/p>

  6.农业生态环境水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模式应用广泛,生态循环农业加快发展,节能减排和废弃物综合治理深入推进,资源利用生态化格局基本形成,可持续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秸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农村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率分别?0%?7%?0%、/p>

  7.农业政策投入水平。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力,农业支持保护继续强化,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多元化投资机制有效构建,农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率?5%、/p>

  8.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完善,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合作社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社会化格局逐步显现,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进一步到位。应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成率?00%,合作社经营面积占总耕地面积45%以上、/p>

  二、专项行?/p>

  (一)实施产业集聚化行动。坚持产业布局和规模集聚、产业体系和功能融合,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强力推进产业功能区和集聚区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培育主导产业,积极开发新兴产业,综合配套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和其他服务产业,提升现代产业层次,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p>

  1.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强化政府主导责任,落实年度计划,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完?00万亩任务,并基本达到一等田标准。增加有效投入,实施水稻生态补偿制度,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和项目配套,鼓励村集体经济和经营主体投资。坚持建设、管护和利用并重,严格防止用途改变、功能退化,增加粮食复种指数。同时,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广泛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新技术和千斤粮万元钱高效模式,培育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提高种粮效益。大规模组织高产创建和高产竞赛,扩大推广超级稻,提高粮食单产。到2015年,创建部级万亩示范?00个和省级千亩示范?00个,粮食亩产?33公斤以上,确?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p>

  2.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整合资源要素和资金项目投入,定期组织项目推介和对接,引导多元化经营主体落户,集中改造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设施。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ldquo;五良结合,组织技术人员组团服务,提升科技、产品和经营档次。创造条件组建管理和经营机构,健全组织管理体制和后续管理办法,保障持续高效运行。注重发挥示范作用,运用现场参观、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等途径,使园区的品种、科技和经营模式等不断扩散。到2015年,分别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100个?00个?00个,面积?00万亩,园区单位面积产出比周边同类产区?0%以上、/p>

  3.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发挥资源区位优势,坚持整体规划和一体化开发,打造一批依托产业、功能完备、经营集约的规模化农业综合体。调整区域布局,引导产业集中连片,打造一批专业化、集聚化的产业带和产业群。建好杭州、宁波、温州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郊区的都市型产业区、环杭州湾和浙东沿海地区的加工出口型产业区、金衢丽地区及部分欠发达山区的生态型产业?ldquo;三大板块,充分显示产业结构、功能定位的差异化、/p>

  4.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加强地域特色产业和比较优势产业开发,加快特色水果、茶叶、畜产品、食用菌等生产基地建设,建立大中城市近郊叶菜功能?7万亩。依托基地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创建一批特色产业强县强镇强村。实施农业文化创意工程,开发农耕文化产业和创意产品,发展农业生物产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基地,培育农业发展新增长点。建好台湾农民创业园、浙台农业合作示范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引进资本、技术和人才等优质要素,提高生产经营水平、/p>

  (二)实施产品优质化行动。坚持做大做强品种优、品质高、品牌响的特色产品,从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创建入手,大力推进农产品特色化、精品化,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p>

  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农业标准化促进工程,逐步完善标准体系,加强应用主体培育,建立标准化应用与产业项目扶持联动机制,强化标准实施和应用管理?ldquo;两区标准化生产实现全覆盖,合作社基地标准化覆盖率?0%。加强农产品和农资市场执法检查,深化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规使用和非法添加投入品行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建立农药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测制度,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健全绿色防控体系,到2015年,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普及率达80%以上。稳步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质量追溯、退出召回等制度,开展农产品质量监管示范县创建,加强生产全程管控和质量安全监测、/p>

  2.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落实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经营主体防控责任制,强化免疫、检疫、检测等措施,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和植物检疫,突出重点区域、重点疫情防范,抓好关键季节疫病防控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置,确保不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p>

  3.加强三品一?rdquo;产品开发。大力建?ldquo;三品一?rdquo;产品基地,组织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推?ldquo;两区整体认定无公害产地,扩大三品一?rdquo;产品总量和产业规模。完善以检查、监测、预警、退出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机制,全面落实绿色食品企业年检制度,维护企业和产品形象。到2015年,累计通过认证?ldquo;三品?500个以上、面积达1500万亩以上、/p>

  4.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完善品牌创建激励机制,支持参评中国驰名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名牌农产品,培育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整合同类优质农产品品牌,鼓励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合作社统一使用品牌,有效创建区域公共品牌。加大品牌形象宣传和品牌产品营销力度,挖掘品牌文化内涵。注重品牌保护,定期开展跟踪监测,保证品牌产品质量和信誉。三年新增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300个以上、/p>

  (三)实施生产设施化行动。坚持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农业生产设施和农场生活设施联动,大力推进农田园区化,推进工业化成果和工程技术应用,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条件、/p>

  1.改进农田基础设施。实施农田质量提升工程,推进土地整理,改善农田排灌体系、电力系统和田间操作道,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绿肥种植和增施有机肥,改造中低产田,建设一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严格保护耕地,加强标准农田占补管理,强化地力监测和培育,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提高。到2015年,测土配方施肥普及率达80%、/p>

  2.改进农业生产设施。实施农机化促进工程,健全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教育与培训体系、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农机化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强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制推广,拓展设施装备应用领域。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扩大钢架大棚、避雨栽培、防灾减灾和畜禽饲养、贮料等设施应用,推进粮油和主导产业生产机械化。改进产后处理设施,推广应用粮食烘干加工、农产品清选分级、储运保鲜等设施设备,完善农产品市场冷链系统,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到2015年,设施种植业面积达300万亩以上,畜禽设施养殖占比达40%,农机总动力达2700万千瓦,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0%以上、/p>

  3.改进国有农场设施。盘活农场资产资源,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农业产业提升等项目支持,鼓励农场参?ldquo;两区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加强农场山塘水库整治,提高防洪抗灾能力。实施农场危旧房改造项目,完善水、电、路等综合配套,改善职工生活居住条件。按照合并重组、提升发展、退出撤销相结合的思路,深化改革,优化布局,着力建设产业化、股份化、集团化现代农场、/p>

  (四)实施经营组织化行动。坚持主体经营规模化、经营主体合作化方向,着力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水平、/p>

  1.培育专业化主体。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引进大学生从事农业,稳定扩大农广校招生,组织职业技能鉴定,培育一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纳工商资本、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引导农业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途径联合重组,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上市,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大企业。深化合作社五化创建和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组建联合社(联合会),培育一批大社强社。鼓励种养大户开展工商登记,按企业方式运作,培育一批家庭农场和合作农场。到2015年,合作社社员和带动农户数占总农户数60%,年销售额?亿元农业龙头企业?00家、/p>

  2.促进规模化生产。加强土地承包管理、经营权登记和纠纷调解仲裁,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和承包经营权权能。采用委托流转、股份合作流转、季节性流转等方式流转土地,推进整村整组连片流转,创造生产要素集约化经营条件。健全县乡村流转服务体系,强化信息沟通、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等服务。到2015年,土地流转面积占承包耕地面积50%以上、/p>

  3.推动产业化经营。引导农业生产、农资经营、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主体,通过要素入股开展合作,使不同主体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订单生产,推进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推?ldquo;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基地+农户?ldquo;合作?企业+农户等经营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企良性互动,构建产业化组织体系、/p>

  4.推进市场化发展。加强农村要素市场培育,推动品种技术权、村级集体财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合理有序转让,实行市场化配置,激活农业生产要素。加强农业服务市场培育,促进社会化服务组织发育、形式创新和效率提高。加强农产品市场培育,改造提升农产品市场,发展贩销大户、展示展销中心等营销组织,培育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举办各类农业展会和农事节庆活动,促进贸工农、产供销紧密衔接。支持农?ldquo;走出?rdquo;,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组织参与国(境)外展示展销,培育多元化市场。到2015年,农副产品进出口额?75亿美元、/p>

  (五)实施技术集成化行动。坚持产学研有机结合,完善技术创新推广体系,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熟化和转化,推进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综合运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p>

  1.强化产学研结合。加?ldquo;三农六方科技协作,联合突破一些生产急需技术。组建产业技术服务团队,集中各方科技力量服务生产。引导科技人员面向生产开展研发,鼓励科研院校与企业、合作社协同攻关。依托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主导产业区域试验站,开展全产业链技术研究和集成应用、/p>

  2.强化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实施现代种业发展工程,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骨干龙头企业,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推广,着力推动品种创新。择优推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新型栽培和养殖、加工贮运、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等核心技术,示范应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和生物疫苗、生物饲料等。推进多熟、高效、集约农作制度创新,集成推广粮经结合、立体种养、农牧循环、水旱轮作等高效种养模式。加强农机农(牧)艺融合示范区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作业规范和标准,促使农机农(牧)艺协调共进。到2015年,种植业生产用种商品化率、生猪统一供精率分别达70%?7%以上、/p>

  3.强化技术应用到位。深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完善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抓紧科技示范场、示范户培育,形?ldquo;专家团队+技术人?科技示范?rdquo;的成果推广转化机制,以点带面扩大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推进校(院)地、校(院)企合作,广泛开展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建立健全包基地、包农户、包项目服务机制,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真正入地。到2015年,创办1000个科技示范场(基地),培育10万户科技示范户、/p>

  (六)实施手段信息化行动。坚持发挥信息化的支撑引领作用,实施智慧农业建设工程,加快自动化控制设施和智能化技术装备应用步伐,提高农业经营管理各环节信息化水平、/p>

  1.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农业资源管理、生态环境、灾害防御等监测预警。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和门户网站,加强相关领域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推进农业行业监管、政务办公信息化。探索建立省、市、县三级农业数据中心,实现数据衔接、资源共享和高效使用。提升农民信箱系统功能,基本实现万村联网,新建专业性管理服务平?个、/p>

  2.加快信息技术应用。积极运用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及卫星定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管理的精准化和自动化水平。推广以物联网技术为先导的设施装备,推进农业重大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数字化管理,健全商品猪二维码标识和能繁母猪RFID信息预警系统,推行农情监测、生产监控、远程诊断以及精准施肥、灌溉、喂料等信息化,实现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开设商务网站和网上直销店,缩短产品销售环节。到2015年,建立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基?00?建成省级农作物病虫害远程视频会诊中心1个、市级分中心11个、县级会诊室32个、/p>

  3.加快信息传递服务。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健全乡村信息服务站点,培养信息员队伍。拓展信息收集、发布渠道,办好官方微博和信息刊物,探索信息服务新模式、新机制。加强农情信息和行业统计工作,及时准确提供生产、市场、价格等信息,有效服务生产经营和决策管理、/p>

  (七)实施环境生态化行动。坚持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实施生态循环农业创建工程,加强农业资源生态保护,推行节约集约型生产制度,加快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p>

  1.深化清洁化生产。多层面采用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等措施,减少农业资源消耗。广泛应用喷灌滴灌、肥水同灌等设施和低耗能、高效率农机具。认真落实禁限用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规定。改善施肥用药结构,推广精准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加大环保型饲料、兽药应用,促进种植业清洁化生产和畜禽健康养殖。到2015年,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5%以上、/p>

  2.深化废弃物综合利用。广泛推?ldquo;资源-废弃?再生资源循环型发展模式,建立规模养殖场与种植业基地对接机制。加强废弃农膜、农药和兽药等包装物回收处理,加强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食用菌种植和农产品加工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完善沼肥储运配送体系,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到2015年,三沼综合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分别达95%以上,沼肥利用面?50万亩、/p>

  3.深化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加强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示范,推进生物质能、浅层地热能、太阳能等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稳步发展户用沼气和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扩大沼气集中供气发电,推进农村沼气建设。三年内,新增沼气池?0万立方米,推广太阳能热水?0万平方米,创建清洁能源示范村200个、/p>

  (八)实施服务社会化行动。坚持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自我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相配套,实施农业服务提升工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p>

  1.推动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功能多元、场所固定、设施配套、人员精干、服务优质、运行规范的要求,坚?ldquo;多功能、一体化职能配置?ldquo;3+X服务模式?ldquo;1+N组建方式,全面建成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突出硬件改善与软件提升、条件改善与能力提升相结合,加强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条件建设,实现从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支撑、有保障五有向机构设置优、人员结构优、条件手段优、管理运行优、服务绩效优五优转变。加强内部运行和责任管理,强化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不断拓展服务职能,有序开展农产品营销、土地流转、农村金融、农业保险、农机管理等服务、/p>

  2.推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搭建社会化服务平台,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围绕生产开展服务,引导科研院校利用技术人才优势服务农业。进一步培育农机、粮食、植保、沼气等合作社和服务组织,推行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农资供应、动物诊疗等专业化服务。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加强村经济合作社建设,完善治理结构,管好用活集体三资,发展物业经济,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提高统一经营服务功能。到2015年,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率?0%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以上、/p>

  3.推动完善专业化服务机制。推行承包式服务,引导服务组织与农户、合作社、农产品基地直接挂钩,定期定量供给服务产品。推行代理式服务,引导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收代销以及项目财务代理等中介服务。推行融合式服务,引导服务组织既销售农资产品又开展技术指导,促进技物供给结合。推行保姆式服务,引导服务组织针对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需求提供服务,实现单个环节服务向全程服务延伸、/p>

  4.推动完善金融保险服务。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扩大保险范围,提高赔付标准,简化理赔手续,有效发挥保障作用。广泛开?ldquo;银农合作,引导金融系统拓宽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授信,引进金融资金支持农业。探索拓宽农业融资抵押物,鼓励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和信用担保,拓展农业融资渠道、/p>

  三、重点工稊/p>

  (一)农田质量提升工程。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等项目,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健全标准农田数量、地力等级、质量动态监测系统和长效养护机制,稳定提高农田质量。实施绿肥种子补贴,每年建立100亩以上绿肥示范基?00个以上、面?0万亩以上,种植冬绿肥250万亩以上,推进农田绿色过冬。实施商品有机肥生产使用补贴,扩大安排土壤有机质项目,每年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方200万亩。到2015年,全省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200万亩次,商品有机肥使用量增加30%以上。全面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建立防控治理技术路线、/p>

  (二)农业标准化促进工程。健全标准体系,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三年累计制修订40个左右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工包装标准、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规程。强化标准示范推广,三年累计实施标准化项?00个左右,面积?0万亩以上;整建制创建10个以上标准化示范县。扩大建设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农产品出口标准化基地等。加强监督检测,省级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年?0000批次以上;继续推?ldquo;五有一追溯产地管理制度,创建农产品质量监管示范?0个。广泛开?ldquo;三品一?rdquo;认证,组织品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和宣传推介,每年新?0万亩以上三品一?rdquo;种植业基地、/p>

  (三)农业机械化促进工程。完善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报废更新补贴、抵押贷款和政策性保险等政策,加强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完善农机服务体系,新建农机化示范?0个、示范乡?00个、示范基?000个,培育农机化服务中?000个。探索农机农艺(牧艺)融合机制,建立150个以上示范基地。加快水稻育插秧、油菜收获、粮食烘干、畜禽养殖自动喂料系统等机械化示范,?015年,水稻机插面积?00万亩,粮食烘干能力达300万吨,新建钢架大棚、玻璃温室等设施3000万平方米。强化农机推广鉴定、质量检验和生产监管,建好农机产品检测基地和50个农机安全检测中心、/p>

  (四)现代种业发展工程。深入实?406计划、现代种业发展等项目,推进新品种研发、引进、示范和推广,提高优质良种覆盖率。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建好农作物和畜禽种质资源库。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支持,争取育成国家级畜禽新品种(配套系?-3个,每年选育1-2个农作物突破性品种、筛?个左右主导品种。加强新品种繁育和展示,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和改良中?0个,新品种展示示范基?00个、示范品?000个次左右。落实订单良种奖励政策,加大杂交水稻订单品种补助,水稻主导品种推广面积超800万亩。办好浙江种业博览会,建立品种交易平台。加强种业企业育种中心和生产加工检验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完善种子营销网络,打造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到2015年,种业销售额?60亿元以上。强化品种审定和质量监管,建?0个种子质量检测和市场预警信息站、/p>

  (五)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落实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大学生现代农业就业创业等政策,实施一社一大学生、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等培养计划和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每年完成职业技能和专项技术培?0000人左右,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0个左右,全省培训新型农民100万人。抓好农广校教学管理和设施建设,每年招生4000人以上。举办大学生现代农业就业创业招聘会,吸引5000人以上大学生从事农业。落实农业龙头企业用地用电、税费信贷等扶持政策,支持企业设备改造、技术引进、科研开发和基地建设,组织企业与基地对接,搭建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平台。强化合作社扶持措施,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建好省级1000家示范性合作社,培养合作社职业经理?50人以上;支持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物流和服务业,探索合作社发展新路子。加强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培育,到2015年,全省专业种养大户累计?4万户、/p>

  (六)生态循环农业创建工程。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建成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20个、示范区100个、示范企?00个。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加强废弃物集中处理,建好60个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和一批有机肥加工企业。实施沼气补贴项目,新建50个左右规模畜禽场大中型沼气工程?00个养殖场(小区)?000个户用沼气工程。落实农药减量控害、生物防控等措施,每年建?00个绿色防控示范区,推广农作物综合防治技术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面?000万亩次、/p>

  (七)农业服务提升工程。加强服务条件建设,建好1000个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抓好82个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重点建设培训教室、业务用房、产品检测室和试验示范基地等,进一步改善服务设施。强化农产品质量监测、农业行政执法等设施配备,加快相关领域实验室改造,基本建成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行农资产品连锁经营和集团采购,扩大生产性服务外包,分别新建农机、畜牧、植保合作社200个?00个?00个、/p>

  (八)智慧农业建设工程。完善智慧农业发展政策,加大智能大棚、光温水控制系统、远程监控、作物数字化设计等应用扶持,推广应用物联网等设施智能技术,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智慧农业生产基地和项目,新建智能化大棚100万平方米,建?0个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完善农产品网络营销,推进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子商务系统改造,推动建立10个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逐步打造集展示、交易和结算于一体的浙江农产品网络商城。升级农民信箱系统,建立系统云平?rdquo;。全面建成以农业两区和标准农田管理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好300个左右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触摸屏。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搭建内外网数据交换平台,基本建成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农药管理、农资经营、农产品质量追溯、农村集?ldquo;三资管理信息化系统、/p>

  (九)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探索运用资本运作、资产盘活、资源开发、结对帮扶等办法,促进农村集?ldquo;三资有效开发营运,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每年启动建立物业经济扶持项?00个左右,稳定增加物业收入。探索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抓好1000个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造,推进集体经济收益权物权化,提高农民财产收益。落实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政策,建立项目储备库,每年落实项目4000个左右,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新建30个农村集?ldquo;三资管理规范化县。按?ldquo;三年一轮审要求,每年组?万个村社财务清理和审计,确保集体资产安全完整、/p>

  (十)农业文化创意工程。挖掘农业文化内涵,拓展农业观光、体验、教育和文化等功能。开展农业农村传统民俗、遗址、技艺等发掘整理,鼓励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分类建设10个左右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农业文化产业园、博物馆。完善休闲观光农业政策措施,建设一批融产业开发、自然景观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建成全国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5个。鼓励发展创意产业,进一步推进生产创意、产品创意和品牌创意。积极举办农业文化节庆、农业吉尼斯创建、创意产品展览等活动,广泛开展宣传推介,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p>

  四、保障措於/p>

  (一)组织领导保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发展,把三年行动实施作为农业工作的主抓手,根据行动制订措施,围绕行动安排工作,结合行动落实项目。健全责任机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牵头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加强计划管理,滚动编制年度计划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增强工作针对性。强化任务落实,推行绩效管理,深化绩效评定和结果运用。加强工作督查,及时掌握工作推进、目标进展情况,发现问题、改进措施,确保取得预期效果、/p>

  (二)政策投入保障。结合专项行动和重点工程实施,研究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措施,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和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健全农业补贴政策、农产品价格保护和市场调控机制,争取财政加大投入,充分调动经营主体积极性。引入工商企业和其他经营主体参与项目建设,吸引社会资金和金融资金支持项目实施,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壮大农业投资规模。加强政策投入绩效评?建立项目补贴阳光监管体系,进一步提高政策效应和资金使用绩效、/p>

  (三)改革创新保障。坚持把改革作为破解农业现代化制约瓶颈、顺利推进三年行动的动力,实行面上改革创新与点上改革试验相结合,全方位加强政策、制度设计,着力构建农业现代化普适性、长效性的制度成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互促互动关系。创新农业经营制度,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合作化、规模化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体系。创新农村产权制度,积极推进农业市场化,引导优质资源要素流向农业,不断激发发展活力、/p>

  (四)体制机制保障。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农业立法,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强?ldquo;六五普法宣传,切实增强依法行政意识,使三年行动各项管理工作全面步入法制化轨道。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下放权力,改进许可审批办法和程序,提高办事效能。完善决策机制,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建立专家智库,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使三年行动涉及的政策设计、年度计划和工作措施更加科学。完善评价机制,健全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评价并通报结果、/p>

  (五)队伍作风保障。适应农业现代化客观要求,合理设置内部机构,调整充实人员,理顺职能关系,使三年行动相关任务的承担相对集中,形成职责明晰、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管理规范的组织体系。深入开?ldquo;五型机关创建,全面提升干部职工创新谋划能力、科学决策能力、高效执行能力和依法监管能力,形成快捷高效的运转机制,切实担当起三年行动责任。扎实开?ldquo;为民、务实、清?rdquo;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联系基层、服务三农制度,深入开展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深化农村综合调查联系点工作,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基?ldquo;六个一机制,切实解决农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大力弘扬农业部门核心价值观,为三年行动实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p>

  (六)环境氛围保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强化系统内部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三年行动的强大推力。加强调查研究,深入挖掘总结基层干部群众的成功实践,塑造先进典型,树立示范样板。大力开展舆论宣传,办好系统自身宣传阵地,加强与主流媒体沟通联络,全方位宣传农业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和好成果,使三年行动赢得社会广泛了解和支持。加强阶段性工作总结,强化交流沟通,全力营造上下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进的良好氛围、/p>

地区9/font>浙江
标签9/font>农业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br/>电询?535-2129301
QQ?891238009
食品标法? border=
实时把握 食品标法动?/span>
请扫码关?span class="color2">食品标法圇/span>

声明9/p>

凡本网所有原?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br>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br> 邮箱:law#www.sqrdapp.com(发邮件时请?换成@ QQ?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加入收藏] [ 告诉好友]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