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区)农牧局、财政局、林业局、发改局、科技局、扶贫办,自治区有关部门9/p>
十二?rdquo;时期,是国家实施三化同步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认真落实中央及自治区支农惠农富农优惠政策,不断完善以奖代补与项目带动相结合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公开透明、连续稳定,发挥累积效应,进一步提高我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协调领导小组特制定《关于扶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2012-201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以此为依据?0122015年分年度制定发布全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扶持方案、/p>
附件:《关于扶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012-2015年)《/p>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一?/p>
关于扶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20122015年)
为加快推进我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升级,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特制定《关于扶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012-2015年)》、/p>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栆/p>
(一)总体思路:按?ldquo;优良品种、高新技术、高端市场、高效益的总体要求,围?ldquo;三大示范?rdquo;建设,把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坚持提质、增效、扩量,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龙头带动和品牌引领,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创新流通方式,构建外向型市场体系;加强质量管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扶持政策,强化指导服务,切实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集群化发展,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变,走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p>
(二)主要目标:稳定发展马铃薯、优质粮食等产业,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加快发展枸杞、清真牛羊肉、奶产业、园艺、适水产业、葡萄、制种、优质牧草、红枣、苹果、道地中药材等产业,扩大产业规模,提高质量效益。到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0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50亿元以上,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70%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全区60%以上农户;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主要动植物良种化率达到95%以上,农业机械化率达?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以上;农产品残留合格率达?6%以上;特色优势产业对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率达?0%以上、/p>
二、着力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敇/p>
(一)枸杞产丙/p>
思路目标:以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增加效?rdquo;为核心,大力实施走出去、上台阶、扩市场、增效益战略,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推进新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努力扩大出口外销,建立国内直销网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把我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枸杞生产基地、技术研发基地、精深加工基地、产品集散基地、出口创汇基地。到2015年,全区枸杞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干果总产量达?5万吨以上,总产值达?0亿元以上、/p>
关键技术:主攻生态、安全生产技术和保健功能开发技术,着力解决枸杞农药残留超标和二次污染问题;大力推广科学修剪、配方施肥、生物质农药、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鲜果烘干等技术;加快培育抗逆性强、功能成分稳定的专用枸杞新品种;积极研发枸杞专用农药以及枸杞采摘、烘干等专用机械、/p>
推进措施:加强绿色、有机(出口)枸杞高效节水基地建设,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认购或自建枸杞基地;加强专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枸杞标准化生产;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研发新产品,在枸杞果酒、饮料、药品、保健品深加工等领域取得进展;加强行业自律,强化地理标志认证保护和市场质量监管、/p>
扶持环节:支持枸杞标准化基地建设;支持良种繁育、科技推广和病虫害防治;支持枸杞品牌培育及营销网络建设;枸杞制干、分选等机械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p>
(二)清真牛羊肉产业
思路目标:充分发挥我区自然环境、滩羊种质和清真品牌独特的资源优势,坚持双轮驱动,以滩羊、高档肉牛品牌为引领,紧盯高端消费市场,?ldquo;精品、高档、高?rdquo;之路,在提质增效上求突破;以清真品牌为引领,紧盯大众消费市场,加强调购育肥,在规模化生产上求突破。到2015年,肉牛饲养量达?50万头,肉羊饲养量达到1600万只,总产量达?5万吨以上、/p>
关键技术:加强肉牛品种改良及快速育肥、高档肉牛生产技术、混合日粮饲养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强滩羊本品种选育、肉羊杂交改良、舍饲生态养殖等技术的综合配套;积极开展高档肉牛和精品滩羊新品系选育、高档滩羊配套生产技术研发、/p>
推进措施:加强基础母畜、标准化园区和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推广县域整体推进的泾源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的石羊模式、龙头企业引领的夏华模式,引导养殖户发展规模经营;鼓励加工企业、技术服务机构采取订单养殖、资产担保、技术服务、参股入股等形式参与养殖基地建设;加大先进适用养殖技术推广力度,积极推进生态移民村、贫困村设施养殖业发展;大力培育强势龙头企业,引进改造屠宰加工生产设备及工艺,完善冷链运销体系,提高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p>
扶持环节:实施国家肉牛、肉羊良种补贴政策,扩大基础母牛补贴政策范围;启动滩羊基础母羊补贴政策,建立滩羊核心群;支持肉牛、肉(滩)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园区)建设;支持中南部肉牛、滩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村建设;推行肉牛政策性农业保险、/p>
(三)奶产业
思路目标:以提高奶牛综合生产性能和效益为主攻方向,抓管理、强科技、提单产、保品质;大力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稳步扩大产业规模;加强龙头和品牌带动,推进奶牛出户入园,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把我区打造成为全国优质奶源基地和优质高端乳品加工基地。到2015年,奶牛存栏达到60万头以上,鲜奶总产量达?10万吨以上、/p>
关键技术:加强高产奶牛选育和奶牛群遗传改良;大力推广奶牛精准化健康养殖、奶牛营养调控和全混合日粮饲喂、奶牛场智能化生产信息管理等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开展提高牛奶品质综合技术研发、/p>
推进措施:实施奶牛出户入园工程,推进奶牛出户入园,出园建场,发展家庭牧场;加快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园区)建设改造步伐;积极发展奶牛养殖联合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托牛所,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进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加快乳品企业集成重组和技术改造步伐,培育战略品牌,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p>
扶持环节:实施国家奶牛良种补贴政策;支持高产奶牛核心群建设;支持奶牛出户入园,建设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园区);支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完善测定体系;支持生鲜乳质量监测,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推行奶牛政策性农业保险、/p>
(四)马铃薯产业
思路目标:以稳定面积、提高产量、增加效?rdquo;为核心,坚持种薯开发、鲜薯外销、淀粉加工三业并举,完善马铃薯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建设,着力加快马铃薯一级种薯推广应用步伐,把我区建成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脱毒种薯供应基地、马铃薯淀粉加工基地。到2015年,马铃薯面积稳定在400万亩,鲜薯总产量达?00万吨以上,加工能力达?00万吨以上;建设原种生产基?万亩,一级种薯生产基?0万亩,年生产优质脱毒种薯60万吨以上、/p>
关键技术:积极开展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加快马铃薯一级种薯推广应用;加强马铃薯原原种快速繁育、种薯质量控制、抗旱节水高产栽培、机械种植及收获、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贮藏保鲜等技术示范推广,实现主推种薯脱毒化、品种专用化、栽培标准化、种植机械化、病虫防治专业化、/p>
推进措施:引导龙头企业建设种薯生产基地,扩大原原种、原种、一级种薯生产规模;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引导农民大面积应用一级种薯,实现从种薯培育认证贮藏的小循?rdquo;,向育繁推一体化?ldquo;大循?rdquo;转变;开展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支持龙头企业引进精深加工设备及工艺,提高加工转化能力;加强贮藏、保鲜运销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拓种薯和鲜薯外销市场,延长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p>
扶持环节:加大马铃薯一级种薯推广应用扶持力度,支持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建设;开展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支持建设种薯、商品薯贮藏窖建设;马铃薯生产、收获机械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p>
(五)园艺产业(瓜、菜、花、菌、设施棚果)
思路目标: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设施园艺为重点,积极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快旧棚改造,完善基础配套,优化种植结构,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产销对接,全面提高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水平,形成设施果菜、供港蔬菜、脱水蔬菜、冷凉蔬菜、压砂瓜协调推进的多元化园艺产业发展格局。到2015年,园艺产业面积达到360万亩,其中设施园?60万亩,脱水蔬?8万亩,冷凉蔬?5万亩,压砂瓜100万亩,瓜菜总产量达?50万吨以上、/p>
关键技术:设施园艺重点推广新品种、生物秸秆反应堆、集约化育苗、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温室环境调控等技术;露地蔬菜重点推广机械化应用、绿色有机蔬菜综合栽培等技术;压砂瓜重点推广新品种和抗旱节水等技术;积极开展不同地区设施农业轮作倒茬耕作制度研究、压砂瓜倒茬轮作制度研究、/p>
推进措施:实?ldquo;设施农业效益倍增计划,稳步扩大规模,加大空棚整治、旧棚改造力度,充分利用阳畦地,提高质量效益;以市场为导向,优化棚型结构、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合理安排茬口,实现四季均衡生产;加强工厂化育苗中心和冷链贮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直销窗口、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等流通方式、/p>
扶持环节:开展设施园艺标准化基地建设,支持日光温室、大中拱棚、露地供港蔬菜基地建设和旧棚改造;支持设施蔬菜、露地蔬菜、脱水蔬菜等蔬菜标准园创建;支持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冷链运销体系建设、/p>
(六)优质粮食产丙/p>
思路目标:坚?ldquo;稳面积、稳总产、提质量、增效益原则,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粮食高产创建为抓手,调整结构,优化品质,主攻单产;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打造知名品牌,建设以优质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的现代优质粮产业体系。到2015年,全区优质粮食面积稳定?00万亩,单产达?80公斤以上,总产量达?90万吨以上、/p>
关键技术:开展优质高产品种引育,重点培育优质高产小麦品种、晚熟型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引进选育紧凑型专用玉米品种;加大宁粳43号水稻等优良品种推广力度;加强优质高效栽培、全程机械化种植、水稻工厂化育秧、覆膜保墒旱作节水、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的集成配套和推广;积极开展灌区麦后复种模式、秸秆还田及绿肥种植生产模式研究、/p>
推进措施: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沃土工程、测土配方工程;推进耕作制度改革,优化栽培技术模式,扩大水稻插秧、有机水稻、单种玉米面积;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积极引导种粮大户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家庭农场;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种社会化组织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发展精深加工,打造知名品牌;抓好标准化生产管理、订单种植和统一收购,拓宽宁?ldquo;精品粮食销售渠道、/p>
扶持环节:实施国家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四补?rdquo;政策;支持粮食高产创建、水稻工厂化育秧、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建设;支持病虫害统防统治、麦后复种高产高效耕作模式;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行粮食生产先进县以奖代补政策、/p>
(七)适水产业
思路目标:坚?ldquo;生态、优质、精品、高?rdquo;原则,充分开发利用宜渔资源,加强适水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着力打造生态绿色品牌、黄河特色品牌;加快发展增殖渔业、休闲渔业和鲜活水产品运销流通业,拓展渔业功能,全面提升适水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到2015年,适水产业面积达到100万亩(稻蟹生态种?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0万吨以上,总产值达?0亿元以上、/p>
关键技术:重点示范推广名优及黄河土著鱼类苗种繁育、水产健康养殖、渔业病害综合防控、水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稻蟹生态种养等技术;积极开展水产标准化养殖、湖泊生态修复与渔业增养殖技术研究、/p>
推进措施:推进百万亩适水产业建设,引导和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开展适水产业开发经营;推行水产养殖证制度,鼓励通过转让、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水域滩涂,实现适水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强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水产良种覆盖率和苗种自给率;加强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ldquo;三品认证;开展鲜活水产品促销活动,扩大宁夏水产品外销窗口,强化品牌效应、/p>
扶持环节:实施水产良种补贴,推进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支持适水产业基地、稻蟹生态种养、池塘标准化改造、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开展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水体环境监测、/p>
(八)葡萄产丙/p>
思路目标:把葡萄作为我区林果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坚持特色、精品、高效、高?rdquo;原则,优化品种结构,推行高质量标准化生产,稳定扩大规模,提升酿造加工水平,建立葡萄及葡萄酒监控体系,推进葡萄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把贺兰山东麓打造成世界一流的高档葡萄酒产区。到2015年,葡萄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总产量达?1万吨以上,形成加工生产能?9万吨以上,培育葡萄酒酒庄100家以上、/p>
关键技术:加快优新品种引进培育,加强葡萄良种苗木繁育,积极推进葡萄品种区域化;大力推广种苗脱毒、防寒栽培、节水灌溉、砧木筛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制定完善酿酒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加快示范推广;积极开展葡萄酒质量及检测技术、加工工艺技术创新研发、/p>
推进措施:坚持总体规划、连片开发,引导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强标准化基地、种苗基地建设和低产田改造;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建设符合产业高端发展方向的酒厂、酒庄、酒堡;积极推动地方立法,推进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加强产地保护,打造优质葡萄酒国际知名品牌,实现葡萄酒生产管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p>
扶持环节:支持葡萄标准化基地建设;支持良种引进试验繁育、标准化示范园区、病虫害防治;支持葡萄酒品牌培育、推介及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葡萄埋藤等机械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行酿酒葡萄政策性农业保险、/p>
(九)红枣产丙/p>
思路目标:坚?ldquo;稳面积、提产量、提品质、增效益原则,以标准化基地建设为基础,以提高产品保鲜和加工水平为关键,加快优质苗木繁育,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市场营销,全面提升灵武长枣、中宁同心圆枣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力促红枣产业经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到2015年,红枣面积达到140万亩,总产量达?5万吨以上,总产值达?.5亿元、/p>
关键技术:制定完善红枣栽培技术规程,重点制定完善干旱区压砂地枣树栽培技术规程;加快病虫害综合防治、枣树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加强贮藏保鲜制干、枣树矮化栽培、设施栽培、杂交育种等研究;加快改良我区地方品种、培育红枣杂交育种优新品种、/p>
推进措施:加快以苗木生产企业为主的良种育苗基地建设;适时改造枣瓜间作基地,提升生产能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浓缩汁、速溶粉、保健胶囊等开发和生产;主产区建设集加工保鲜与流通为一体的专业批发市场,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点、大型连锁超市开展农超对接,扩大销售空间,拓展高端市场、/p>
扶持环节:支持红枣标准化基地建设;支持优良品种培育及苗木繁育体系、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支持红枣品牌培育及红枣冷链贮运和直销网络体系建设、/p>
(十)制种产丙/p>
思路目标:坚持把现代种业作为我区农业基础性战略产业,围绕良种化、商品化两大目标,以玉米、瓜菜繁制种为重点,加快优势制种基地建设,打造西?ldquo;黄金制种产业?rdquo;,提升优质种子商品化水平;以稻麦、马铃薯、油料及小杂粮繁制种为基础,提高种子生产质量,提升农作物良种化水平,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到2015年,农作物制种面积达?0万亩,生产种子(种薯)总产量达?.5亿公斤,审定优新品种60个以上、/p>
关键技术:以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瓜菜为重点,加强优势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利用,加大品种区域试验、展示示范力度;加快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品种引育、审定和推广步伐,提高品种DNA鉴定、转基因检测等现代化种子检测水平,提升种子质量控制能力、/p>
推进措施:引进和培育制种龙头企业,鼓励种子企业兼并重组、科企联合,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积极培育适合宁夏地区的小麦、水稻等优良新品种;建立和完善种子管理、加工贮销、质量检验、信息网络体系;加强品种权保护,加大种子市场和企业监管、/p>
扶持环节:支持制种企业及科研院所建设商品化育种平台、繁制种基地;支持原原种、原种提纯复壮、种子加工中心建设;支持品种区域试验、抗逆性鉴定、品种保护测试、转基因农作物安全评价;开展玉米、蔬菜、马铃薯等种子生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p>
(十一)优质牧草产丙/p>
思路目标:以多年生苜蓿为主,一年生牧草为补充,加大人工种草力度,加强草产品加工营销,促进草畜结合。到2015年,人工草地面积达到800万亩(其中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600万亩、一年生牧草种植面积200万亩),年加工、销售牧草产?0万吨以上、/p>
关键技术:引进示范推广优良牧草品种;示范推广牧草机械精准播种、苜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监测预报、退化天然草原补播改良等技术;积极开展山坡地苜蓿小型收割压扁一体机械、老化苜蓿草地更新复壮、节水灌溉等试验研究、/p>
推进措施: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更新复种多年生人工饲草基地;南部山区利用生态移民后退出耕地,巩固扩大苜蓿等多年生牧草种植面积;引黄灌区?ldquo;振兴奶产业苜蓿行动计?rdquo;为重点,推行引草入田,着力发展苜蓿产业基地;中部干旱带加快天然草场改良步伐,大力建设优质人工草地;加强牧草地管理,加快改造老化退化牧草地;引进推广苜蓿草收割、翻晒、打捆机械和苜蓿草颗粒加工设备;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积极推进饲草料加工调制;大力发展订单草业,建立龙头企业与种草大户、草业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草业企业联盟、/p>
扶持环节: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支持新建及更新复种多年生优质牧草;支持优质牧草种子基地、饲草料配送中心建设;支持多年生人工草地生产力监测和苜蓿青贮示范推广;饲草料收割、加工机械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p>
(十二)苹果产业
思路目标:以加快引进培育优新品种和提高加工水平为主攻方向,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稳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以企业为主体,加强品牌培育和市场营销,全面提高苹果产业发展效益。到2015年,苹果面积达到100万亩,总产量达?0万吨以上,加工能力达?0万吨,总产值达?5亿元以上、/p>
关键技术:重点研究推广高酸苹果的优质品种繁育、修剪嫁接、病虫害防治、贮藏保鲜、冷链运输等技术;建立脱毒苗木繁育基地,推广鲜食果品清洗、打蜡、分级、包装等生产技术、/p>
推进措施:坚持连片开发和庭院栽培相结合、基地扩张和效益提升相结合,突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推进低产园改造,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引导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提升加工转化水平、贮藏保鲜和商品化处理水平、/p>
扶持环节:支持良种收集圃、采穗圃、繁育圃建设;支持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推进低产、低质、低效果园改造;支持苹果加工转化、贮藏营销、/p>
(十三)道地中药材产丙/p>
思路目标:以提高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坚持资源修复与人工种植相结合,建立野生道地中药材资源修复、培植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到2015年,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万亩,总产量达?3万吨以上,总产值达?5亿元以上、/p>
关键技术:以建设种子种苗繁育科技示范园区为平台,示范推广移栽保苗、水肥调控、质量控制、病虫害防治、机械采收、产地加工等技术;研究制定道地中药材的地方和企业生产标准及技术操作规程、/p>
推进措施:六盘山区,重点发展黄芪、秦艽等道地特色药材,中部干旱地区,重点发展甘草等沙生药材;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加销衔接和产学研结合,引进中药饮片和中药材提取物加工设施和工艺,创建特色品牌,延伸产业链条、/p>
扶持环节:重点支持种子种苗繁育、规模种植基地建设及中药材加工营销企业技术创新、/p>
(十四)生态移民产业开发、地方特色农产品和休闲农业。把生态移民产业开发作为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大举措来抓,对发展特色种养业、设施农业、旱作节水农业和一村一?rdquo;小板块经济的生态移民示范村给予扶持,拓宽移民增收渠道,引导移民群众自觉融入迁入地农业产业发展。按?ldquo;优势互补,全面提?rdquo;的原则,支持中南部山区小茴香、西芹、红葱、蚕豆、黄花菜和菊芋等地方特色产品基地建设;支持生态鸡、生态猪、食用菌、山杏等特色产品发展。支持休闲农业发展,在全区引导建设一批不同特色、不同功能、不同档次的休闲农业基地,不断拓展农业功能、/p>
三、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讽/p>
思路目标:按?ldquo;突出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技术支撑、设施配套、机制创?rdquo;原则,重点建?2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明确示范内容,创新经营机制,树立现代农业新样板、探索发展方式新途经、建立培养新型农民新措施、搭建经营形式新平台、开辟统筹城乡新渠道、/p>
关键技术:聚集科技力量,加强动植物新品种引进、选育和先进适用种养技术研究示范,加快水稻、小麦、马铃薯、枸杞、酿酒葡萄、红枣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开展优质高档肉牛、肉羊新品种、滩羊新品系、地方特色水产良种培育和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积极开展设施园艺高效种植模式、压砂地耕作制度、旱作节水高效农业技术、盐碱地改良技术研发示范;集成推广配方施肥、覆膜保墒、集雨补灌、病虫防控、机械作业等增产技术;积极推进动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农资统供统施、机械化统种统收,提升农业发展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p>
推进措施:按照规划编制科学、主导产业清晰、建设规模合理、基础设施配套、科技水平先进、运行机制良好、质量安全体系健全的要求,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科研推广教学单位等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促进土地、资本、装备、人才、技术合理集聚;强化首席专家和技术团队服务功能,加快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促进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共建产业研发中心,推进技术的产业化,提高产业竞争力;鼓励农技人员采取成果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方式,承包经营特色种养园区,为基地、农户提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咨询培训、农资供应等服务,切实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p>
扶持环节: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机装备、农业信息化、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动植物优新品种培育、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农产品安全生产与质量防控、市场开拓等;支持专家团队开展技术推广和服务;设立特色优势产业科研重大专项、/p>
四、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思路目标:紧紧围?3个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发展一批产业链条长、市场份额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龙头企业群体。到2015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0家以上,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00家以上;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0家,510亿元?0家,15亿元?0家、/p>
推进措施: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深入实施自治?ldquo;农产品加工效益倍增计划,全面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迈进;引导龙头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增强发展实力;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向产业大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园区聚集,推动基地、企业和产业联动发展,着力打造优质粮食、清真牛羊肉、乳品、园艺、马铃薯、适水产业、特色果品、酿酒葡萄、中药材及生物制药、休闲观光农业等十大产业集群;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加强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开展行业自律,增强龙头企业凝聚力,发挥连基地、带农户、进市场、化风险作用、/p>
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长期稳定的农产品购销合同,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入股龙头企业,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引导龙头企业采取设立风险基金、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将加工、销售环节的部分收益还利给农户;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服务,带动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发展农资供应、农机作业、技术指导、疫病防治、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服务、/p>
扶持环节:支持龙头企业建立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设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农户参与的生产基地;支持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技术队伍和创新基地,落实自主创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农业产业化统计调查和龙头企业监测体系建设;支持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申请菜篮?rdquo;产品生产扶持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否则产业政策不予扶持、/p>
五、强化农产品安全生产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讽/p>
思路目标:以农业标准化为突破口,抓好产地环境监测、投入品质量监管、生产技术规范及市场准入工作,进一步优化特色优势农产品品质结构;大力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着力打造一批标志性的?rdquo;字牌农产品品牌。以品牌集合发展优势、提升增值效益、/p>
推进措施: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突出抓好贮藏保鲜、冷链运输、加工分选、连锁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相配套的市场网络和电子商务体系;以中阿经贸论坛、宁洽会、园博会等各种节会为平台,加大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在大中城市建立直销网络和外销窗口,不断提高宁夏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开拓高端市场;按照一优三?rdquo;的要求,修订完善各产业标准化生产规程,加快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推行农产品检验监测制度,强化源头监管,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产业发展的整体效益、/p>
扶持环节:支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质量认证;支持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出口备案基地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证明商标、名牌产品;落实鲜活农产品运?ldquo;绿色通道政策;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残检测手段建设;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产销对接、开拓高端市场;支持大型招商引资、产品推介、品牌宣传等市场开拓活动、/p>
六、创新特色产业工作推进机刵/p>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三农工作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不移地走一优三?rdquo;之路?3个特色优势产业指导组要加强对各产业的指导,进一步制定完善产业推进计划,明确思路目标、关键技术、推进措施和扶持环节,做到行政指导和技术服务相衔接,切实落实好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扶持政策、一支研发队伍、一批龙头企业、一个物流体?rdquo;。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全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政策落实和服务指导。各市、县(区)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指导服务好本地区农业产业化工作、/p>
(二)加大投入力度。认真落实中央及自治区支农惠农强农优惠政策,不断增加投入。创新产业发展激励机制,不断完善以奖代补与项目带动相结合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公开透明、连续稳定,发挥累积效应。按?ldquo;目标统一、渠道不变、分工合理、管理有?rdquo;的要求,整合中央、自治区财政支农资金,加大扶持力度,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自治区财政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012年为基数,每年递增15%,重点加强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标准化种养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培育、质量安全体系、生态移民村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扶持引导。各市、县(区)也要配套一定比例的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本地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同时按照自治区下达各市、县(区)农业产业化补助资金总额不低?.5%的比例安排项目管理经费,主要用于本地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储备、开发、实施和管理、/p>
(三)完善金融税收支农政策。驻宁金融机构和地方商业银行要加大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的贷款投放力度,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办法,探索农户林权、房产、温棚等抵押贷款;建立自治区农业政策性担保保证金规模持续增长机制,提升融资担保能力;建立农业产业化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化解担保风险;落实农业政策性保险,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认真落实国家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税负、/p>
(四)建立激励机制。创新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科技支撑、企业运作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和效能考核;创新扶持方式,建立?ldquo;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rdquo;?ldquo;以奖代补等为主要模式的产业引导激励机制;自治区设立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先进县、优秀龙头企业等专项奖励,分层次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先进县(市、区)和龙头企业予以奖励。各市、县(区)也要建立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效能目标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