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
第一 刘/p>
第一 为了加强农作物种子管理,提高种子质量,维护种子选育、生产、经营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发展,根据本省情况,制定本条例、/p>
第二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选育、生产、经营和使用农作物种子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条例、/p>
第三 本条例所指的农作物种子,是指粮、棉、油、麻、糖、果、桑、茶、瓜、菜、烟、菌、草药、牧草、绿肥、草本花卉等作物种植用的籽粒、果实、根、茎、苗、芽等繁 材料、/p>
第四 省农业行政部门管理全省农作物种子工作,地(市)、县(市、区)农业行 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作物种子工作,负责良种规划布局、选育、引进、试验和质量检 验,统一制发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地区(市)的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负责新品种的审定。农作物种子公司是种子的主要经营单位,负责良种生产、加工、经销和调剂工作、/p>
第五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种子工作的领导,贯彻执行种子工作的法律、法规,鼓励种子科学研究,不断提高种子工作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有计划地组织供种、/p>
第二 种质资源管理和品种选育
第六 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搜集、整理、保存、鉴定、利用,由省农业科学院组织有关科研、教学单位进行、/p>
第七 从国外和省外引进农作物品种和种质资源,必须办理检疫手续,向种质资源保存单位进行登记,并有偿交付适量的种子供保存和利用。同国外交流种质资源,以国家颁布的《中国农作物品种对外交换目录》为限、/p>
第八 新品种来源要选育与引进并重。鼓励和支持各级农业科研、教学、农技、种 部门和个人选育、引进农作物新品种、/p>
第九 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应用技术的研究要列入科研计划,由农业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有计划地选育出高产、稳产、优质、早熟、抗逆性强的新品种、/p>
第三 品种审定
第十 跨地区的农作物新品种,由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一个地区内的品种,由地区(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负责审定,报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备案、/p>
第十一 新品种审定前必须由农业行政部门组织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审定品种时,先要审定品种标准,经审定通过的新品种由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发给证书,由同级农业行政部门予以公布,并组织推广、/p>
第十二条 经审定不合格的品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散发、宣传、报奖和经营推广。未经审定而需要扩大试验和生产示范的品系,报县以上农业行政部门批准,在划定区域内进行、/p>
第四 种子生产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筹集种子基金,采取国家扶持、种子公司自筹等办法,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种子生产自有资金标准、/p>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有计划地发展国营原(良)种场、国营农场和种子生产专业户,建立种子基地,实行种子专业化生产。种子基地要相对集中,具备良种的生产和技术条件,无植物检疫对象。基地的种子要经过加工,达到国家或省规定的种子质量标准。种子公司要与种子生产单位或个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有关规定,签订收购合同、/p>
第十五条 以繁殖良种为主的农户,因交售良种确实不能完成合同订购粮的,经农业行政部门批准,允许交代金、/p>
第十六条 生产商品种子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具有与种子生产任务相适应的技术力量、设施和繁殖制种条件,由种子生产所在县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核发《种子生产许可证》。生产种子必须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p>
第十七条 农作物原种生产实行世代更新制度。原原种由育成单位负责提供、原种采用原原种或提纯复壮生产,良种利用原种生产、/p>
第十八条 杂交种由种子公司统一组织亲本繁殖和制种,有计划地组织供种。常规品种实行以县为单位的县、乡(镇)两级繁育、供种。县供原种、新品种,乡(镇)扩大繁育推广、/p>
第十九条 种子基地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制种隔离区内有危害制种的行为、/p>
第二十条 棉花、油菜等作物品种布局,实行一个生态区一个品种、/p>
第五 种子经营
第二十一 审定合格的新品种,育种单位和个人可与种子生产、经营及其他有关单位实行各种形式的联营,其收益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国家有关技术转让的规定,实行有偿转让或利润分成
第二十二 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由各级农作物种子公司组织经营。常规种子允许多渠道经营。对当地传统小宗良种,鼓励农民提纯和串换、/p>
第二十三 种子经营者要具备对所经营的种子能识别种类、鉴定质量、掌握贮藏保管技术的素质,并有相应的资金、营业场所和设施等条件、/p>
第二十四 经营种子的单位和个人,须经所在县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核发《种 子经营许可证》,凭证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经营、/p>
第二十五 凡经营的种子,质量必须达到国家和省颁布的《种子质量分级标准》,销售的种子采用商品包装和通用标签,并附有种子检验、检疫合格证书和说明书、/p>
第二十六 种子价格实行分级管理和按质论价。具体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p>
第二十七 严禁出售假种、劣种、/p>
第二十八 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农产品收购计划时,要优先保证种子的收购,并解决良种的仓储、加工、凉晒等设备。农作物种子公司经营的良种由于生产计划调整,品种换代或自然灾害等原因,把良种转为商品粮销售所造成的亏损,由同级财政部门审核,酌情给予补贴、/p>
第二十九 交通运输、邮政部门对持有农业行政部门证明运销的种子,要优先安排运输和邮寄,不得刁难,不得乱收费用,保证安全、按期运到、/p>
第三十条 良种的进出口贸易业务,由省农作物种子公司统一管理、/p>
第三十一 农业、工商、物价管理和技术监督部门要互相配合,加强对种子经营的监督检查、/p>
第六 种子检验和检?/p>
第三十二 种子要经过检验和检疫。种子的生产经营单位,负责种子的自检工作;各级农业行政部门的种子监督检验机构,负责种子质量的监督检验工作;技术监督部门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负责种子的监督性抽检工作;植物检疫机构负责种子检疫工作、/p>
第三十三 农作物种子检验员,由省农业行政部门考核,发给《种子检验员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和妨碍种子检验员依法执行公务、/p>
第三十四 种子的检疫按国家《植物检疫条例》和《陕西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办理;进出口种质资源的口岸检疫,按国家有关进出境动植物检疫规定执行、/p>
第三十五 凡销售的种子,检验和检疫人员有权进行抽检。对种子质量检验结果发生争议时,由技术监督部门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仲裁、/p>
第三十六 单位或个人调运、邮寄出县的种子,必须持有国家农业部统一制定的检验、检疫证书。交通运输、邮政部门对无证者,不得办理承运或邮寄、/p>
第三十七 因不可抗力因素,需要调拨供应不符合国家或省规定的质量标准的种子时,须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p>
第三十八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农作物种子基地做病虫害接种试验。去外省、市、区繁殖种子,必须报省农业行政部门批准,并持有省植物检疫部门的植物检疫证书、/p>
第七 种子贮备
第三十九 为保证农业生产用种,各级人民政府要贮备一定数量的良种和救灾备荒粮食种子。良种由种子公司负责贮备;救灾备荒的种子按农业行政部门提出的贮备计划,由粮食部门负责贮备、调拨和供应;生产单位和农户应贮备自用的种子、/p>
第四十条 贮备的种子,分品种专库贮藏,定期检验。动用贮备的救灾备荒种子,须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p>
第四十一 按计划贮备的良种和救灾备荒粮食种子的政策性亏损,由同级财政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p>
第八 奖励与惩罙/p>
第四十二 对在选育、繁殖推广良种等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分别由各级人民政府或农业行政部门给予奖励、/p>
第四十三 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对当事者给予警告、罚款、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赔偿经济损失、吊销《营业执照》,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p>
(一)擅自向国外提供种质资源、保密种子科技成果和情报的:/p>
(二)谎报新品种,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
(三)违犯种子管?ldquo;三证一?rdquo;制度,生产、经营种子的:/p>
(四)销售假、劣种子或以次充好的:/p>
(五)随意提高种价、转手倒卖、坑害农民的:/p>
(六)调运、邮寄未经检疫的种子,或造成危险性病、虫、杂草蔓延,以及调运、邮寄中发生种子霉变,违误农时的:/p>
(七)擅自散发、销售未经审定或审定不合格品种的:/p>
(八)在国家制种基地安全隔离区内有危害制种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p>
第四十四 给予警告等行政处分由当事人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决定;没收种子 和违法所得、赔偿经济损失、吊销《种子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处罚,由当事人所 在县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部门执行;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执行; 违犯价格管理规定的,由当地物价检查部门执行。当事人对处罚不服的,从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可向作出处罚的上级机关提出复议,受理复议的机关应在三十日内作出答复。当事人对答复不服的,在十五日内可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p>
第四十五 种子管理及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忠于职守,依法行事。对于营私舞弊 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p>
第九 刘/p>
第四十六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p>
第四十七 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p>
第四十八 省内过去发布有关种子的规定,凡与本条例有抵触的一律以本条例为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