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畜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吉林省畜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一月六日


  吉林省畜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实施方案

  按照省委、省政府用三年左右时间打好畜牧业发展攻坚战的总体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情神,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优先发展畜牧业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我省得天独厚的资源、空间和基础优势,用工业化思维谋划现代牧业经济,创新畜牧业发展方式、发展机制和政策对畜牧业的支持手段,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强力推进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做大做强畜产品加工业,加速畜牧业扩能升级,建设畜牧业大省。

  二、目标任务

  通过三年攻坚,力争全省畜禽养殖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5% 。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200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0%,农民人均牧业收入突破2000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比重达到35%。争取提前一年实现牧业大省建设的阶段性目标。

  ―到2012年,全省生褚、肉牛、奶牛、家禽饲养量达到5750万头、1380万头、53.3万头和9.4亿只,年均增长9.5%、5.9%、18%和5.8% ;力争达到5950万头、1390万头、76万头和9.54亿只,年均增长10.4%、6.1%、29.1%和6.1%。

  ―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05.3 亿斤、40.2亿斤和25.6亿斤,年均增长8%、12.2%和18.5% ;力争达到108亿斤、40.4亿斤和27.4亿斤,年均增长8.9%、12.3%和20.5%。

  ―畜禽养殖业产值达到1094.8亿元,年均增长9.9% ; 力争达到1098.3亿元,年均增长10%。

  —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18.4% ;力争达到1300亿元,年均增长21%

  ―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996元,年均增长9.3% ;力争达到2000元,年均增长9.3%

  ―吸纳农民转移就业120万人,年均增长4.7% ,占农村劳动力的20%以上;力争达到150万人,年均增长10.7% ,占农村劳动力的25%以上。

  ―规模养殖畜禽8.1亿头(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0%。养殖基地对加工龙头企业的支撑能力达到70%以上。

  ―禽流感、口蹄疫和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大牲畜、猪羊和禽病死率达到1%、3%和5%以下,牲畜布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得到有效控制,力争三年内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建设,提高全程防控能力和水平,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省对市(州)的具休任务分解详见附件。

  三、推进措施

  要以深入实施“粮变肉”、畜产品精深加工、乳品跃升、特种经济动物振兴、饲料兽药保障和动物卫生安全等六大工程为主要载休,着眼破解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果取措施,强力推进。

  (一)加快牧业产业园区建设。实施以龙头加工企业为核心、基地县(市)为保障,依托合作经济组织。集聚社会资本、企业家、技术创新人才及关联紧密的配套企业、服务性产业等发展要素,构建新型牧业产业化发展摸式。引导加工向养殖基地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利用3年时间,重点建设好生猪、肉牛奶牛和家禽等15大产业园区。长春市重点围绕华正、金锣、四海等龙头企业建设千万头生猪产业园区,围绕皓月公司建设百万头优质肉牛产业园区,围绕广泽公司建设45万吨乳品产业园区。长春市、吉林市重点围绕德大、鸿大、曙光、德莱鹅业和舒兰福润、龙潭九江潮等龙头企业建设3亿只肉鸡、肉鹅产业园区。吉林市重点围绕德利斯、宏润等龙头企业建设500万头生猪产业园区,吉林市、延边州围绕娃哈哈、隆迪和敦化美丽健等龙头企业建设35万吨乳品产业园区。四平市重点围绕红嘴、高金等龙头企业建设千万头生猪产业园区。辽浑市、四平市重点围绕金翼、鹤翔、大志、成达、昌源等龙头企业建设1.5亿只肉鸡、蛋鸡产业园区。通化市重点围绕卓越、正方、康华等龙头企业建设2亿只肉鸡、鹅鸭产业园区。白山市、通化市重点围绕百佳、万家福等龙头企业建设500万头生猪产业园区。松原市重点围绕高金、联润等龙头企业建设500万头生猪产业园区,围绕新浑牧业公司建设20万吨乳品产业园区。白城市重点围绕天福公司建设肉牛产业园区,围绕龙丹、飞鹤等龙头企业建设35万吨乳品产业园区。延边州重点围绕森福公司建设肉牛产业园区。企业所在地市县政府,负责产业园区的规划、协调指导和组织推进。同时,实施差异化战略,因地制宜,推进特种经济动物等其他畜禽的产业化经营。

  (二)强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进程。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多方建设的方针,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鼓励引导分散饲养向适度规摸养殖转变。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省里每年扶持10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市、县每年再支持建设一定数量的规模养殖场(小区)。重点支持牧业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支持较大规模的养殖场(小区)进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支持龙头企业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化养殖基地,加快畜禽饲养方式转变,推进缝康养殖。全省每年抓好6个标准化示范县建设;每个市县每年抓好1个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小区)建设,力争3年内有一个大的突破。

  (三)加快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持“引育繁”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企业为主休、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突出生猪、肉牛、奶牛和家禽,兼顾其他畜禽品种,做好优良品种引进和推广工作;加强配种站点建设。完善冷链体系;加大畜禽地方良种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今后三年,吉林、辽源、通化、白山、白城、松原、延边要各建1个原种猪场,并配套建设扩繁场;大力推广优质肉牛冻精,抓好延黄牛、草原红牛等地方良种选育和提纯复壮,加快长白山黑牛培育开发;加大弗莱维赫乳肉兼用型牛推广力度,在4个乳业园区每年推广20万剂优质冻精;在长春新建蛋鸡、肉免祖代场各1个,在长春、通化新建肉鸭祖代场各1个,在通化新建蛋鸭原种场1个,提高自主供种能力。力争到2012年,全省生猪、肉牛、奶牛、肉羊和蛋鸡良种率分别达到96%、97%、80%、85%和96%。

  (四)做大做强畜产品加工业。以大型龙头企业为骨千,以名牌产品为依托,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加快组建有能力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更好地发挥其组织生产、开拓市场、牵动基地的功能。突出抓好皓月、华正、正方等“十大”畜禽加工企业和新上的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重点帮助企业在科研攻关、深度开发和规摸扩张上实现较大的突破。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布局较好的市、县政府,要指导协助企业采取建设养殖基地,打造企业原料生产“第一车间”,解决标准加工原料不足问题,实现企业扩能升级。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的市、县政府,要集中力量,围绕优势养殖墓地,重点谋划和推进项目建设,解决养殖、加工一腿长一腿短问题。长春市要抓好德大16个现代化肉鸡养殖场改造项目和加工生产线改造;吉林市要加快推进生猪养殖和加工为主的新加坡食品工业园项目,尽快启动肉牛、貂狐貉加工项目;辽浑市要重点抓好生猪加工项目,启动金昌肉牛加工项目;通化市要抓好生猪和肉鸡加工项目;白山市要抓好生猪和特色猪加工项目;松原市要加快建设300万只蛋鸡和乳品加工项目;白城市要抓好生猪和特种经济动物加工项目;延边州要重点抓好延黄牛和蜂产品深加工项目。坚持把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现代牧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引导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全链条、全利用”产品开发战略,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深入开展招商引资行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把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财团吸引到我省畜牧大产业建设中来。突出吉林特色,加大名牌产品培育力度。引导企业本着生态、安全、高效的原则,强化技术开发与跟进,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品深层次、多样化开发,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五)推动饲料产业快速跟进。饲料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加快发展饲料工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推进饲料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进程,打造优质饲料品牌,提高自给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市(州)牧业部门都要成立兽药饲料监察所,加强对辖区内饲料、兽药的质量监测,重点对蛋白饲料生产企业及其产品进行全程检验监测。扩大专用饲料种植面积。调整种植业结构,引进新品种,推进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转变。加大粗饲料综合开发力度,推进产业化经营。抓好国家秸秆养畜示范县建设,提高粗饲料开发利用率。建立草畜平衡制度,科学确定载畜量。采取划区轮牧、季节性放牧、沟谷围栏等方式发展草食畜禽,推进资浑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六)加强重大动物疲病防控体系建设。重点完善省、市、县三级动物疫控中心基础建设,提高监测、预报能力。深入开展结核、布病等人畜共患病扑杀净化工作,有效净化畜群。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推行执业兽医制度,完善执业兽医认证工作程序,加强官方兽医的培训和管理,强化兽医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做好牲畜耳标佩戴工作.扎实开展春秋两季以免疫为主的动物防疫工作,强化口蹄疫、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禽产地检疫率和屠宰检疫率必须达到100%,对病死动物及产品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制度。各级政府要完善资金、技术、物资储备制度,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快速反应能力。

  (七)加强畜产品质童安全体系建设。重点加强省市县三级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强化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逐步实现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加强对畜禽饲养环境、种畜禽质量、饲料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以及畜禽交易与运输的监督管理。制定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计划,定期开展兽药、饲料检测和市场专项整治,加强投入品监管力度,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工作,提高动物浑性食品安全。研究推广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环境污染。

  (八)加强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畜牧法》的有关规定,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加大扶持和推进力度,对各类新型牧业合作组织在政策、法律、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建立畜产品预誉预报机制,及时收集、分析和发布畜产品的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防止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支持经纪人协会和企业协会建设,建立联席会议制定,准确掌握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信息和产业发展动态,科学组织生产,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加强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推进技术、信息松散型向技术、信息、资金、分配一体化的紧密联结型转变,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饲养场(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从根本上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问题。

  (九)创新畜枚业发展融资机制。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力度,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户参股建立承贷主休,通过内部联保、龙头企业信用担保等形式,建立为养殖户提供贷款资金的融资模式,解决发展资金不足问题。依托省农行组建全国首家省级畜牧业信贷中心,力争3月底前投入运营,并选择牧业大县组建相应的信贷分中心。依据国家《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创办小额贷款公司,支持现代牧业经济发展。今年,省里选择3—5个畜牧业大县,支持其依托有资金实力、有带动功能的龙头企业,组建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在试点的基础上,加以推广,破解养殖业“融资难”问题。

  (十)加强政策支律体系建设。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里各项强牧惠牧政策的基础上,各地要因地制宜,围绕打好三年攻坚战,研究制定符合区域牧业经济发展实际的具体扶持政策,能给的政策要给足给到位,实现政策推动效应的最大化。各级财政、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资金要重点向畜牧业倾料。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垅,整合发展要紊,吸引社会和工商业资本,向畜牧业集聚。各地要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畜牧业扶持资金的监督管理,严格按要求落实好各项配套资金,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专款专用。

  四、组织领导

  (一)把三年攻坚战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各级政府要切实把三年攻坚战纳入重要日程,作为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首要任务来抓。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研究部署,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抓好落实。各地要按照三年攻坚战实施方案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意见,重点在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突出重点,有序推进。

  (二)要强化行政推动措施。实施畜牧业加快发展攻坚战,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整体推进。省政府决定成立畜牧业三年攻坚战领导小组。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相关副秘书长、省牧业局局长任副组长,省直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研究制定三年攻坚战的有关政策,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牧业管理局,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调度、综合汇总和情况反馈。各成员单位要从大局出发,主动衔接,密切配合,积极为实施三年攻坚战提供服务。

  (三)落实工作责任制。按照三年时间打好畜牧业加快发展攻坚战的总体部署,考虑各地发展基础和发展空间,坚持因地制宜和非均衡发展的原则,逐级、逐年、逐项分解细化目标责任。省市县三级政府和牧业部门逐级签订双向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督导反馈机制,落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任,强化督促检查,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加强考核评比,把牧业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评估考核内容,建立三年攻坚战考核奖励机制,以年度为单位,省政府对工作突出的市(州)、县(市、区)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进行表彰奖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