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畜牧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27.5%,与先进地市和农业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对外开放,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畜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抢抓"入世"机遇,加快畜牧业发展,对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十五"农业和农村发展目标,建设经济强市,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加快畜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积极适应"入世"形势,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优化畜牧产业结构,广泛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实现我市畜牧业由粗放式向集约化经营的根本性转变,大力提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畜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为建设经济强市做出应有的贡献。具体发展目标是:到2005年,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8万吨、22万吨和15万吨,年平均增长分别为7.9 %、3.8%、?70.6%?;实现畜牧业产值46亿元,年均增长7.0%;畜牧业增加值达到21.2亿元,年均增长9.5%。
二、积极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
(一)调整畜禽结构。在稳定生猪和蛋鸡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食草畜禽和特种养殖,突出发展奶牛养殖。积极鼓励和扶持发展奶牛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力争到2005年,全市食草畜禽占畜禽总量的比重达到60%。
(二)调整良种结构。继续引进、繁育、推广优良的畜禽品种,加快品种改良步伐,提高良种比例。到2005年,全市猪、牛、羊、禽良种化程度分别达到90%、50%、45%和100%。
(三)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无病害、无污染、无激素、无药残的"四无"优质畜产品。到2005年,全市优质畜产品产量达到40万吨,占畜产品总量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
(四)调整产业布局。积极发展畜产品加工、饲料、牧草、兽药、牧业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带动贮藏、保鲜、运销业发展,形成大畜牧发展格局。
三、进一步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步伐
(一)加强畜牧龙头企业建设。强化政策引导,落实扶持措施,推动现有畜牧龙头企业向大规模、高档次方向发展,增强畜牧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加快畜牧加工企业的改造、改制步伐,推动加工企业向龙头企业过渡;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或外地企业在我市落户,通过独资、合资或合作等多种形式,兴建畜牧龙头企业。
(二)健全产业化运行机制。积极采取龙头发起、能人牵头、站所参与、服务支撑、产销直挂等方式,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促进畜牧龙头企业和农民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的利益联接。
(三)大力发展规模饲养。按照"上山、进林、下滩、入园"的思路,大力发展饲养小区和奶牛家庭牧场,逐步建立起以养殖大户、养殖小区、饲养场为主体,以专业村、重点乡、基地县为基本框架的适度规模经营格局,培植优质畜产品基地。到2005年,基本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东平湖区麻鸭、小尾寒羊生产基地,沿汶河乡镇牛羊生产基地,平原乡镇猪鸡生产基地,山区、丘陵乡镇牛羊兔生产基地,城郊、矿区奶牛和特种动物养殖基地。全市规模饲养比重达到70%以上。
(四)完善畜产品市场体系。坚持以初级集贸市场为基础,以发展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为重点,积极推行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网上交易等流通形式,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完善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及定期发布制度,逐步建立起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体系。着力扶持发展大型畜禽及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努力培植"泰山牌"名优畜产品,提高我市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积极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
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意见》(鲁政发〔2002〕30号),根据国际卫生质量标准,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加大畜产品的质量检测监督力度,逐步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生产环节上,重点在场地规划、环境卫生、激素药残控制、疫病监测、消毒免疫、检疫监督方面,制定规模饲养管理标准,严格按标准和操作规范组织生产。特别是对出口型畜禽饲养场,全面推行认证登记制度,对其生产过程实行监控,集中抓好优质畜产品、绿色畜产品、有机畜产品三个层次的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和促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加工环节上,重点在检疫检验、产品分级、产品包装、贮藏运输等方面,按国际卫生质量标准组织实施,确保畜产品的市场安全,促进畜产品出口创汇。到2005年,力争使全市三分之一的乡镇成为畜禽标准化生产基地乡镇,50%的肉蛋奶产品达到有机畜产品生产标准。
五、大力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
(一)健全和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实施畜牧业"种子工程",坚持培育、引进相结合,提高良种化水平和畜产品质量,逐步建立和完善原种场、祖代场、父母代场、配种站点,形成种类齐全,市、县(市、区)、乡、村合理布局的种畜禽生产基地。在搞好猪、肉牛、羊杂交改良的基础上,重点推广奶牛的品种改良。组织实施奶牛胚胎移植项目,培育高产奶牛个体;积极引进高产优质奶牛及胚胎、冻精细管颗粒,对现有奶牛群体进行改良,提高个体产奶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黄牛奶改工作,扩大奶牛群体规模,提高产奶总量。
(二)加快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注重超前性、示范性、导向性,建立畜牧科技示范园区,积极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畜牧产品和项目,把畜牧示范园区建成科技推广的载体和样板。
(三)强化科技攻关和科技培训。进一步加强畜牧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遗传育种、胚胎移植、生化制药、疫苗综合防治为重点,进行科技攻关、生产中试和产品开发,积极引进畜牧业生产、加工的新成果和新技术,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全面提高畜牧从业者的素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畜牧业科技成果贡献率。
六、努力培育和发展饲料工业
加快饲料工业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饲料添加剂和饲料原料工业,逐步形成添加剂、预混料、浓缩饲料、配合料、专业饲料等门类齐全的饲料生产格局,推动饲料产品向多样化、系列化、低成本、高效能方向发展。切实搞好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工作,推广普及秸秆青贮、氨化、微贮技术,大力发展饲料作物,推广牧草种植技术,促进种植业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积极探索秸秆、牧草的规模性开发和商品化经营,走好以草代粮换肉、换奶的路子。到2005年,全市饲料工业产量争取达到60万吨;秸秆饲用率达到60%以上,推广牧草及饲料作物种植面积10万亩。
七、完善畜牧业执法保护体系
(一)完善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于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制定防治预案,实施计划免疫。加快动物疫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动物疫情诊断测报、动物疫病预防、重大疫病控制和动物保护监督四大体系,提高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逐步使我市成为无规定疫病区。
(二)建立高效安全的饲料监管体系。实施饲料安全工程,加强饲料生产和安全监管,完善饲料卫生标准和检测标准,依法开展饲料质量检测,坚决查处使用违禁药品和滥制乱用饲料添加剂的行为,确保饲料安全高效。
(三)健全兽药管理体系。推行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加大查处生产、销售假劣兽药产品的力度,确保畜产品的安全卫生。
(四)强化对畜牧相关生产资料生产经营的监管,定期开展种畜禽抽查、饲料兽药抽样检测。畜牧、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加强配合,密切协作,积极整顿市场经营秩序,严厉打击种畜禽、兽用生物制品等畜牧生产资料的假冒伪劣行为,净化畜牧生产资料市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八、加强领导,加大扶持力度
各级要充分认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切实把畜牧业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和大产业来抓,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好总体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认真解决畜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逐步建立财政投入为引导,个体、集体、外来资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2002至2005年,市财政每年拿出一定的奶牛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奶牛业的迅速发展。农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各县市区也要适当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发展畜牧业生产。
要妥善解决畜牧业用地问题。畜牧业养殖用地和种草用地要同农业结构调整用地一样对待,特别是对规模较大的饲养场,当地政府要积极帮助解决水、电、路等配套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鼓励养殖大户进区饲养,促进畜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要切实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基层畜牧兽医管理体系,按《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将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检疫监督等行政执法职能收归县级畜牧部门,行政执法与事业服务职能分离后的乡镇畜牧兽医站要依靠技术推广和事业服务,发展壮大自己。建立官方兽医和注册兽医制度,规范兽医从业行为,稳定兽医队伍,逐步实现兽医工作与国际接轨。
?????二OO二年五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