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12〕70号
发布日期:2012-05-24
生效日期:暂无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暂无
备注:http://www.henan.gov.cn/zwgk/system/2012/06/04/010311325.shtml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2012—2020年河南省主食产业化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2012—2020年河南省主食产业化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08〕24号)、《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粮油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国粮展〔2011〕224号)精神,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的指导意见》(豫政〔2012〕33号)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面临形势及必要性
主食在食品结构中占据主体位置,具有食用人数多、食用频度高、与当地主要农作物相匹配等特点。主食产业化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为基础提升传统食品工艺,用机械化生产代替手工和半手工制作,通过引入现代营销理念,创造一种新型生产方式,进而形成全新的主食产业。
(一)主食产业化发展现状。
1.主食加工及消费基本情况。我省传统主食产品包括面制和米制主食产品,如馒头、面条、米饭以及速冻食品等,以蒸煮为主要加工方式。截至2011年,全省共有主食加工企业、生产作坊和供应网点34836家,其中工厂化生产企业314家,年实际加工量为744.3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640.2亿元。
专栏一:2011年河南省主食加工基本现状主要品种
主要品种
|
加工企业、生产作坊
和网点总数(个) |
工厂化生产
企业数(个) |
年加工能力
(万吨) |
实际产量
(万吨) |
工业总产值
(亿元) |
馒头
|
16563
|
77
|
49﹒9
|
42﹒8
|
9﹒73
|
面条
|
16893
|
169
|
523﹒3
|
427﹒8
|
259﹒68
|
米制主食品
|
1116
|
11
|
27﹒1
|
19﹒7
|
10﹒79
|
速冻食品
|
264
|
57
|
264﹒45
|
254
|
360
|
合计
|
34836
|
314
|
864﹒75
|
744﹒3
|
640﹒2
|
据调查,我省居民平均每人每天食用馒头3个(60克/个)、面条150克、米饭110克。从超市购买工厂化主食产品的居民占总人数的25%,从市场购买手工作坊主食产品的占31%,家庭制作主食的占44%。城市居民60%从超市购买主食产品,25%从市场购买,15%家庭制作;县城居民56%从超市购买主食产品,27%从市场购买,17%家庭制作;农村居民5%从超市购买主食产品,45%从市场购买,50%家庭制作。
2.主食产业化程度有所提升。近几年来,我省主食产业化水平逐步提升,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主食加工企业,打造了“多福多”、“博大”、“白象”、“三全”和“思念”等知名品牌。同时,主食产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高,主食标准体系建设开始起步。以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面制食品工程研究中心等为核心的主食研究机构应运而生。由河南农业大学、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完成的《速冻汤圆SB/T10423—2007》标准,2007年已在全国实施;由河南兴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河南工业大学等单位起草完成的《小麦粉馒头GB/T21118—2007》标准,2008年已在全国实施;全国米面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速冻米面食品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于2008年在我省建立;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2009年我省组建了全国唯一的馒头标准化组织机构———“全国米面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馒头标准化专业工作组”。
3.主食产业化发展依然落后。我省主食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仍较落后。除速冻主食产品外,馒头、面条等主食产品加工仍以小作坊为主体,加工过程多依靠手工,普遍存在经济规模较小、产品覆盖面窄和品牌知名度低等问题。同时,我省主食产品结构也不合理。在面制主食产品加工领域,挂面、方便面、速冻食品等方便食品所占比重大,而符合消费者日常饮食习惯的馒头和鲜湿面条等传统主食产品所占比重较小;在米制主食产品加工领域,我省的大米脱壳等初加工企业所占比重较大,米制方便熟食品、大米蛋白、米糠营养素、米糠酶等精深加工企业所占比重较小。
(二)发展主食产业化面临的形势。
1.比较优势。
(1)技术力量雄厚。在农作物种植技术、粮食仓储物流和加工技术方面,我省拥有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和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小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速冻食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科研院校和机构;在主食产品生产加工技术研究方面,除相关的科研院校外,我省还拥有目前国内唯一进行面制主食产品基础应用研究的“河南省面制食品工程研究中心”。
(2)消费空间巨大。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食品消费升级,主食产品逐步由家庭自制转向社会化生产、商品化供应。据测算,我国城乡米面及相关产品有一万多亿元的市场潜力,为主食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3)粮食资源丰富。我省小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强,且以中筋小麦为主,适合加工传统面制主食产品。同时,水稻、玉米、红薯、高梁和大豆等粮食作物品种多样、综合品质优良,为主食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原料基础。
(4)发展要素较完备。我省是全国人口大省,人力资源相对充足且成本较低,主食加工产品所需的原料成本较沿海省份偏低,科研院校和技工学校等培养了大批高级管理人才和熟练技工,拥有郑州商品交易所、河南省粮食交易物流市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等粮食期货和现货交易市场,这都为全省主食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要素支撑。
(5)区位优势明显。主食产品尤其是速冻食品对配送体系的及时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而我省地处中原,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已初步建成四通八达的物流通道,在中原经济区内具备食品保质保鲜、冷链运输所需最佳的运输半径。
2.存在问题。
(1)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较少。我省用于加工面包、饼干等食品的小麦品种多,而用于传统主食加工的专用小麦品种较少,给传统主食加工企业的品质控制带来困难,影响传统主食加工业的发展。
(2)科技创新不足。一些主食加工企业对科技创新重视不够,不能适应主食产业化的科研需求。多数企业缺少现代化的成套流水线,物耗、能耗偏高,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我省虽然相关科研院校和机构较多,但产学研脱节,造成主食加工业整体仍属于粮油产品粗加工和劳动密集型行业。
(3)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尚不完备。近年来,尽管主食行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不断完备,但标准总量少、制定与使用脱节等问题依然突出。标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应急与溯源体系在主食产业中还没有完整构建。
(4)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意识还相对滞后,对工厂化主食产品的接受程度不高,成为影响主食产业化发展的不利因素。
从上述分析看,我省推进主食产业化势在必行,机遇大于挑战,经过努力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推进主食产业化的必要性。一是带动农产品转化增值,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作为面制主食的馒头、面条等是亿万家庭餐桌上的“主角”,其每年面粉消耗量占全国面粉流通量的65%以上,其中馒头占30%,面条占35%。据调查,馒头等面制主食加工环节的产值增加幅度是面粉的3—4倍,利润更高。加快主食加工业发展,对粮食的转化增值、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二是扩大内需消费,增强粮食经济的规模效益。与副食品相比,主食具有食用人口基数大、原粮消耗量大、市场需求量大等特点。主食加工业在扩大内需、带动就业等方面作用显著。同时,围绕主食加工业可形成原料供应、储藏、装备制造、物流等相关产业。据调查,我省每年调出100亿公斤左右的原粮,经过加工后销售,可增加100万人就业,创造产值740亿元。三是促进产业升级,确保主食安全。推进主食产业化,要求企业在生产中必须用优质原料、先进技术和精良装备,这对加快推广优质粮食品种,研发粮食加工机械装备,提高粮食生产与流通的科技水平,促进行业升级,提升粮油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粮油食品的合理需求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安全、优质、营养、方便”为原则,围绕保障主食供应、确保食品安全、提高营养水平、扩大有效需求的目标,加快以蒸煮类面米制品为代表的主食产业化进程,实现由粮食加工大省到粮食经济强省、由“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世界餐桌”的转变,推动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保障食品安全。创新经营模式,建立从原料生产、采购、储运、加工到成品包装、销售等各环节的主食食品安全体系,强化监督检查机制,全面保障主食安全。
2.注重营养均衡。注重在加工和流通过程中保存谷物中固有的营养成份,开发适应市场需求、营养性能更好的蒸煮类主食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3.强化技术创新。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进主食产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4.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坚持政府推动、政策引导、企业主导、有序发展,以市场化为导向,确立企业在推进主食产业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优势企业的引领作用。
5.实行市场准入制。为确保粮油食品安全,主食加工业必须坚持市场准入制,实现稳步推进和高起点发展。
6.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重点培育主食加工龙头企业,打造若干主食产业化集群,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三)发展目标。
1.扩大产业整体规模。到2015年,全省工业化主食实际产量和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210万吨和1550亿元,主食产业化率由目前的15%提高到30%。到2020年,争取全省工业化主食实际产量和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3870万吨和3110亿元,主食产业化率达到60%以上。在主食加工机械制造方面,馒头加工设备总产量达到400套,产值6亿元;鲜湿面条生产设备总产量达到200套,产值1.2亿元。
专栏二:河南省主食产业化主要发展目标主要品种
主要品种
|
2011年
|
2015年
|
2020年
|
|||
实际产量
(万吨) |
工业总产值
(亿元) |
实际产量
(万吨) |
工业总产值
(亿元) |
实际产量
(万吨) |
工业总产值
(亿元) |
|
馒头
|
42﹒8
|
9﹒73
|
110
|
60
|
290
|
150
|
面条
|
427﹒8
|
259﹒68
|
685
|
810
|
2600
|
2020
|
其中:鲜湿面条
|
21﹒3
|
5﹒78
|
60
|
180
|
190
|
510
|
方便面
|
193﹒1
|
178﹒18
|
245
|
400
|
560
|
840
|
挂面
|
213﹒4
|
75﹒72
|
380
|
230
|
1850
|
670
|
米制品
|
19﹒7
|
10﹒79
|
45
|
30
|
290
|
140
|
速冻食品
|
254
|
360
|
370
|
650
|
690
|
800
|
总 计
|
744﹒3
|
640﹒2
|
1210
|
1550
|
3870
|
3110
|
2.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到2015年,新建1个国家级、5个省级面米制品主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检测中心。到2020年,再新建1个国家级、10个省级面米制品主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检测中心。到2015年、2020年,主食产业中的科技贡献率分别达到45%和60%以上,整体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3.实现产业化集群发展。到2015年,建成20个具备一定规模的主食产业化集群,每个集群年产值不少于10亿元。到2020年,全省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主食产业化集群总数达到50个以上,覆盖全省100个左右的县(市、区)。
三、发展布局
根据我省不同区域粮食资源优势,在豫北重点打造强筋类面制主食产业化集群,在豫中重点打造中筋类面制主食产业化集群,在豫南重点打造弱筋类面制主食产业化集群,沿黄河、淮河两岸重点打造米制主食产业化集群。
(一)馒头。
1.发展定位:以占面粉消费量比重较大的馒头为切入点,加快提升传统面制主食产业化水平。以馒头为主体,开发包括花卷、包子和杂粮、果蔬、奶油馒头等多个系列品种。以日常大众化常温鲜食馒头为主体,发展冷藏、速冻主食食品,并同时满足中式配餐和学生营养配餐的需要。培育知名馒头品牌。到2020年,争取创全国名牌5个、河南名牌20个。
2.产业布局:在豫东、豫北、豫南重点发展常温鲜食馒头、营养强化馒头,在豫西重点发展杂粮馒头和果蔬馒头等。重点建设郑州、开封、洛阳、许昌、濮阳、驻马店、信阳、平顶山、三门峡等省辖市的馒头产业化集群。
(二)面条。
1.发展定位:依托面粉加工企业的生产、物流和销售条件,以鲜湿面条为主体,同时开发多档次、多品种的优质营养挂面、烩面、拉面、炸酱面等产品。加快面条制品产业化生产和商品化供应的步伐,力争到2020年,使我省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工业化挂面和鲜湿面条制品生产大省。
2.产业布局:在郑州、鹤壁、漯河、新乡、周口等省辖市发展鲜湿面条和挂面产业化集群;在开封、焦作、商丘等省辖市发展鲜湿面条和挂面、烩面、炸酱面产业化集群。
(三)米制主食品。
1.发展定位:利用稻谷种植、初加工、流通等优势,发展米粥、米粉、米线、米皮、糯米粉及其制品等产品。
2.产业布局:在郑州、新乡、开封等沿黄省辖市发展粳米产业化集群;在信阳、南阳等省辖市发展籼米、糯米产业化集群。
(四)速冻食品。
1.发展定位:着力扩大速冻米面食品规模,进一步提升速冻水饺、汤圆、粽子等产品的品质和档次,开发多种规格和口味的速冻馒头、面条、菜肴、炒饭等新产品,提高装备配套能力,实现产品系列化、规模化。以中华传统美食为重点,采用现代速冻加工技术,发展传统特色主食食品、微波套餐食品等。
2.产业布局:在郑州、开封、安阳、三门峡、信阳等省辖市发展速冻食品产业化集群。
(五)方便食品。
1.发展定位:大力发展以米面、杂粮为主要原料的方便食品。积极开发多种口味、营养强化的方便面、速食粥、方便米饭、快餐米饭和方便即食玉米、饼干、糕点、比萨及豆类、薯类等方便食品,不断研发早餐麦片、玉米片、杂粮膨化食品等新产品。
2.产业布局:在郑州、焦作、新乡、漯河、南阳等省辖市发展方便面产业化集群;在郑州、安阳、济源等省辖市发展面包、比萨、饼干、糕点等烘焙类方便主食产业化集群。
四、发展任务
(一)实施项目带动,提升产业水平。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不断推进馒头、面条、米制品和速冻、方便食品等主食产业化水平,满足城乡居民对主食消费的需求。以现有骨干企业为依托,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行业领头企业,带动整个行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2012年—2020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相关省辖市和县(市、区)同时推进主食产业化重点项目,分别建成日产30万个馒头和日产5万公斤面条的项目各100个(其中到2015年各建成30个);建成日产5万公斤速冻、方便食品项目60个,米制熟食品项目30个(其中到2015年分别建成20个和10个)。
(二)加强关键装备研发,提供基础保障。结合我省小麦、稻谷等粮食作物的主要品质特性,切实提高主食装备产能和加工组装水平,加快馒头、鲜湿面条装备基地建设,推动主食加工业全面发展。鼓励和支持粮机企业加大对主食加工、包装机械的研发力度。以提高食品质量、保障安全和节能降耗为目标,加强对馒头(包子)、面条、无菌包装米饭等主食生产设备的研发,不断提高装备的自动化、成套化水平,满足主食产业化生产需求。
(三)建立优质面粉和专用粉供给基地,推动主食产业化发展。根据我省小麦区域品质情况,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豫北、豫东和豫中优质小麦产区建立馒头、面条优质专用粉和预拌粉生产基地。通过预拌粉项目建设和加速对现有部分骨干粉厂的技术改造,切实提高优质专用面粉质量,满足全省面制主食的生产需求。按照全省面制主食产业化集群布局,通过新建或对原有粉厂进行技术改造,到2015年、2020年分别建成8个、20个日处理能力500吨以上的主食用预拌粉厂。
专栏三:主食产业化科研重点开发内容
面制食品保鲜技术开发:满足面制主食流通性、方便性、商品性要求,开发面制主食的保鲜工艺技术和产品。
大米研究项目:残米、碎米的再加工利用技术研究,速食米饭、米粥、米粉、米皮、米线工艺进行开发;营养强化大米技术研究,糯米粉深加工技术研究。
速冻食品研究项目:加强速冻面米及调制食品品质安全控制研究,完善速冻食品品质安全标准,建立速冻面米及调制食品原料加工和冷链流通过程中的品质安全控制体系。
主食专用粮食作物新品种攻关项目:依据米制和面制主食加工的特殊要求,与农业科研部门或种业公司合作,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主食专用粮食作物新品种。
智能化装备研究:研发品质全面超越手工馒头和面条、自动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成套流水线。
功能性主食品的开发:加大对荞麦、燕麦等小品种作物的功能特性研究和婴幼儿食品开发的力度,同时开发适于糖尿病人和肥胖者食用的荞麦馒头、蔬菜馒头、南瓜面馒头等。
主食全程食品安全控制信息技术攻关项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体系建设,食品和食品生物性化学性污染物检测与装备研发,食品污染物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开发食品安全监控软件,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监控与预警立体交叉网络信息系统。
(四)强化基础科研,构建创新平台。积极开展以谷物化学为主体的基础科研,以基础科研积累为支撑,着力解决鲜湿面制品保鲜、方便米饭复水性等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加强有针对性的农作物育种和推广工作,促进主食加工企业与种粮大户加强合作。鼓励主食加工企业与科研院校和机构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力争到2015年,建立5个省级、2个国家级面制主食产品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到2020年,建立10个省级、4个国家级面制主食产品和米制主食产品科技创新基础平台,为全省主食加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五)加快种植基地建设,提高原粮品质。以标准化、规模化、专用化、产业化为重点,以面米主食产品生产需求为方向,进一步加大对专用粮食品种的繁育推广力度,提高原粮品质,重点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的粮食作物。鼓励主食加工、预拌粉生产企业到优质粮食主产区开展产销衔接。到2015年,重点在豫北、豫中、豫东等中筋小麦及豫南弱筋小麦种植区,建立12个标准化主食专用小麦示范基地,总面积在330万亩以上;在郑州、新乡、开封、信阳、南阳等省辖市有选择地建立3—5个粳稻、中籼稻、糯稻种植基地,总面积在150万亩以上;在洛阳、南阳、安阳、周口、三门峡等省辖市有选择地建立5个荞麦、燕麦、高粱、谷子、豌豆等小杂粮实验种植区,总面积在2.5万亩以上。到2020年,标准化主食专用小麦示范基地面积达到800万亩以上,粳稻、中籼稻、糯稻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以上,优质小品种杂粮种植区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
(六)完善标准体系,促进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在内,层次分明的主食产品标准体系。重点制定或修订“馒头类蒸制食品卫生标准”、“鲜湿面条卫生标准”、“营养强化馒头”、“主食馒头专用杂粮”等标准,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制定企业标准。建立完善以产品标准和卫生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工业主食标准体系。到2015年,争取由我省组织或参与制定(修订)主食相关行业、地方标准3项,国家标准2项。到2020年,争取由我省组织或参与制定(修订)主食相关行业、地方标准5项,国家标准3项。
(七)集聚主食产业,加快产业化集群建设。建设一批具有河南特色的主食产业化集群和综合性粮油加工园区,加快建立现代主食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在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和鼓励主食加工企业与主食设备生产、物流配送等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实现要素资源合理配置,共同推进主食产业化集群快速发展。
(八)发展连锁经营,加强主食品配送体系建设。以大型国有、民营和股份制企业为龙头,组建全省主食品销售企业集团。采取多种措施,发展以主食产品经营为主的城乡便民超市、连锁店。进一步加强城乡便民超市和连锁店的主渠道销售,不断拓宽粮油产品特别是主食产品的配送销售渠道。
(九)围绕主食加工应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校开展多种层次的科研合作。依托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机构,加大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依托河南省面制食品工程研究中心等行业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培养创新骨干人才和实用人才;依托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河南经济贸易高级技工学校等院校,开展与行业需求相一致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各层次的专门技术人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主食产业化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主食产业化发展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粮食局要进一步搞好全省粮油加工业特别是主食产业化发展规划,抓好工作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推进我省主食产业化。
(二)发挥财税和金融政策的引导作用。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2012—2020年,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主食产业化发展。二是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农业发展银行要加大对粮油加工园区、订单生产基地建设和主食产业化企业技术改造、物流配送等的贷款支持力度,其他商业银行要对主食产业化建设项目给予积极支持。要筛选一批符合产业政策、产品竞争力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增长潜力的主食产业化企业进入省重点上市后备资源库,支持其上市融资。三是争取和落实国家有关的优惠政策,为主食加工企业加快发展创造条件。
(三)加大对名优主食品牌的培育力度。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举措,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的粮油精深加工及主食产业化企业,省政府给予通报表彰。
专栏四:分工安排
专项工作
|
牵头单位
|
参 加 单 位
|
主食加工重点建设项目
|
省粮食局
|
相关建设区域的省辖市和县级政府、
粮食局 |
主食装备加工基地
|
省粮食局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相
关建设地的政府、粮食局 |
预拌粉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
省粮食局
|
省农业厅和相关建设区域的省辖市和
县级政府、粮食局 |
主食科技创新项目
|
省科技厅
|
省发展改革委、粮食局、农业厅、财
政厅、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 学、河南省面制食品工程研究中心 |
主食专用粮食种植基地项目
|
省农业厅
|
省粮食局和相关建设区域的省辖市、
县级政府、粮食局 |
主食加工集聚区建设项目
|
省粮食局
|
省国土资源厅、环保厅、商务厅、财
政厅和相关建设区域的省辖市、县级 政府、粮食局 |
制定和落实财税支持政策
|
省财政厅
|
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国
税局、地税局、粮食局 |
推进重点产业集聚区建设
|
省发展改革委
|
省国土资源厅、粮食局、住房城乡建
设厅、环保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财 政厅、商务厅 |
主食品行业标准制定及
标准、质量体系建设 |
省卫生厅
|
省质监局、工商局、粮食局和有关科
研院校、企业 |
主食品物流、营销网点
建设项目 |
省商务厅
|
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供销
社、粮食局 |
人力资源体系建设
|
省教育厅
|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工业和信息
化厅、粮食局 |
(四)强化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依托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和主食加工重点企业,申报组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对申报国家级、省级主食工程研究(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成功的主食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省政府予以奖励;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的要求,落实主食加工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五)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工作。通过招商引资,有计划、有选择地新建一些主食加工企业。鼓励我省优势主食加工企业与省外资本市场对接,到省外投资建设主食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对在省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发展速度较快的主食加工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营造良好的主食产业发展环境。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各类展会等媒体和平台,大力宣传推进主食产业化的重要性,营造全社会关注和支持主食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制,确保主食市场安全、健康发展。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主食加工企业的指导和管理,严防无序竞争。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制定行业规则,强化行业自律,推动我省主食产业化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