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4日召开的“2013年中国国际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土壤修复技术交流大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主任周宏春介绍了重金属污染的分布规律。
周宏春长期研究我国重金属污染问题,前不久专门到湖南调研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情况。在题为《重金属污染防治政策与路线图》的演讲中,周宏春说,重金属污染的集中地区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他说:“第一大类是存在有色金属矿山的地方,重金属污染的背景值本来就高,我国重金属污染最为集中的地方包括湖南、江西,以及西北地区的陕西等地。”
“第二大类是再生金属加工企业园区分布的地方,可能会有。”周宏春说,目前有些再生金属加工企业,产业链完整,技术先进。但问题在于,无论企业达到什么样的技术水平,总会排放污染物,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
周宏春表示,第三大类是农业灌溉密集区。“无论是大气污染,还是水污染,最终的归属是土壤。”而第四大类是交通干线旁边、电厂附近等地,有可能有重金属污染。
“我国有没有重金属污染的数据?有没有土壤污染的数据?有。”周宏春说,不公布是有原因的,一是取样点的密度问题,不具有代表性;二是样本本身的检测结果也不具有代表性。
周宏春表示,重金属污染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影响群众健康的重大环保问题。周宏春此前曾参与中宣部理论局主持的《理论热点面对面》有关章节的撰写,他将PM2.5、重金属污染、垃圾围城并列为三大环境热点。
在湖南调研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情况后,周宏春表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已经有了规划,也投入不少资金,但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还有待时日。此前有报道称,湖南13%土地遭重金属污染,湘江镉超标达1800倍。
交流大会上,环境保护部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嘉陵介绍,目前,环保部门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物包括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相对集中的地区被列为重点防控区域。
根据《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被列为重金属污染防治任务较重省(区)的有14个,包括湖南、内蒙古、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陕西、广东、广西、云南、甘肃和青海等。张嘉陵介绍,环保部依据重金属产业集中程度和区域环境雷竞技百科
状况,已划定了138个重点区域,并圈定产生量和排放量较大、具有潜在环境危害风险的企业有4452家。如云南省被列为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省份之一。在全国138个重点防控区域中,有11个在云南,4452家重点企业中有358家在云南。
重点治理的行业主要有5类,包括重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
周宏春介绍,这项治理总耗资将达到750亿元。其目标是到2015年,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非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水平。
不过,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企业层面,对重金属污染治理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仍心存疑虑。
交流大会上,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六合天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潘利祥说,目前重金属污染防治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包括污染现状不清;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评估体系建设滞后,缺少量化的技术评估检测平台;能应用于中国市场的重金属治理技术种类非常匮乏;资金有限,地方配套资金几乎不可能到位;重金属污染治理横跨环保、发改、国土、水利、林业、农业等多个部门;盈利模式不清晰,很难平衡治理效果和企业盈利。
此前,当记者问及对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区域如何防治,以及人们如何规避重金属污染问题时,北京交通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柯屾、环保部外经办孙阳昭博士均表示“没有有效的办法”。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日常监测,加强源头防范,严格准入。
自2009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发生30多起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包括湖南浏阳镉污染、中金岭南铊超标事件、四川内江铅污染事件、山东临沂砷污染、福建紫金矿业溃坝事件等。《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2)》称,我国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年均发生1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