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rdquo;开局之年,是建党100周年,围绕全?ldquo;加快打?lsquo;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rdquo;目标,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特殊重要意义、/div>
一、强化政治责任,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
1.压实粮食安全责任。提升政治站位,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ldquo;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将全市粮食生产目标分解到各区,逐级落实到街道(乡镇)、村组、田块?021年全市粮食种植面?16万亩、粮食总产17.92亿斤。其中,黄陂?8.4万亩、总产6.32亿斤,新洲区56.08万亩、总产4.54亿斤,江夏区47.3万亩、总产4.04亿斤,蔡甸区31.1万亩、总产2.3亿斤,东西湖?.3万亩、总产0.32亿斤,汉南区6.7万亩、总产0.28亿斤,东湖高新区2.12万亩、总产0.12亿斤、/div>
2.开展绿色高质高效模式示范。围绕提高种粮耕地效益,集中力量、集聚资源,突破关键技术瓶颈,?ldquo;全环?rdquo;绿色高效技术集成?ldquo;全过?rdquo;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ldquo;全链?rdquo;产业融合模式打造和全区?rdquo;绿色发展方式引领?ldquo;四全为主要内容,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模式示范工作,全市建设200亩以上示范点12个,其中,黄陂、新洲区?个,蔡甸、江夏区?个,东西湖、汉南区?个、/div>
3. 打好虫口夺粮攻坚战。强化监测预警,全力抓好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水?ldquo;两迁害虫、稻瘟病、玉米螟等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病虫害联防联控、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确保粮食重大病虫害危害损失率控制?%以内、/div>
二、发展精致农业,毫不放松抓好经济作物生产
4.扩大油菜面积。在交通干道和景点景区道路沿线、天河机场周边,推进冬闲田和撂荒地开发,在实施中央油菜轮作项目的基础上,实施市级油菜轮作项目4.6万亩,拓展油菜油用、菜用、花用、蜜用、饲用、肥用、保健用?ldquo;七用功能,严禁从油菜根肿病疫区引种,推广应用高油酸油菜品种,实现油菜双低品种全覆盖,全市优质油菜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以上,比上年增加2万亩以上、/div>
5.稳定蔬菜生产。落?ldquo;菜篮?rdquo;市长负责制,全市稳定蔬菜种植面积245万亩,其中,黄陂?0万亩,新洲区39万亩,江夏区50万亩,蔡甸区36.5万亩,东西湖?2万亩,汉南区12.5万亩,青山区5万亩。加强蔬菜常年园建设,以新洲中西部、黄陂东部和西北部、江夏沿107国道及武嘉公路、蔡甸沿318国道和张湾-索河、东西湖区沿吴新干线、湖陈路和惠安大道、汉南区沿汉洪公路、青山区八吉府街为重点,推进设施蔬菜基地提档升级,提高蔬菜基地标准化建设水平和种植效益、/div>
6.提升水果产业。顺应日益旺盛的高端水果市场需求,调优品种,主攻特色,以黄陂区东南部,新洲区西部、北部丘陵和涨渡湖,江夏区郑店街、纸坊街、乌龙泉街、山坡,蔡甸区中部和南部,东西湖区东山、新沟,汉南区东荆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区为重点,更新改造现有橙、橘、桃、梨、葡萄水果种植基地,依法依规稳定猕猴桃等高端小水果种植,不断丰富武汉市民菜篮?rdquo;、/div>
7.优化茶叶产业。认真落实《湖北省茶产业促进条例》,改造提升老茶园,高标准建设新茶园,推广高抗、优质、特色茶树新品种,制定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范,扶持茶叶种植主体开展机械化、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支持和鼓励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品牌建设,增强地产茶叶市场竞争力、/div>
8.做强莲藕产业。以蔡甸、江夏区为重点,推广以有机肥施用为主的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莲藕产量,改善莲藕品质,大力发展莲藕精深加工,打造一批以莲藕为主题的旅游村、街,延长莲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div>
三、强化绿色发展,加快种植业生产方式转垊/div>
9.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在全市建立化肥和化学农药减量化核心示范区不少于1万亩。制定全市果菜茶商品有机肥替减化肥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在全市示范推广商品有机肥6万吨。强化科学安全用药指导,推广高效精准施药、轮换交替用药,坚持达标防治、对标对靶选药、适时适量用药,提升科学安全用药水平,提高农药利用率,实现环境友好,提质增效、/div>
10.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认真贯彻落实《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管理办法》,坚持统筹推进、分类处置、分级负责和多方参与的基本原则,明确回收处理方式,实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项目,力争全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5%以上、无害化处置?00%、/div>
11.推行绿色种植方式。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30万亩,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5%以上。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推广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力争绿色防控覆盖率超?2%。进一步夯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基础,突出重点区域和作物,大力推广作物专用肥、缓释肥等新型肥料,加快集成侧深施肥、种肥同播等高效轻简施肥技术模式。推进农牧结合、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种养循环经济、/div>
四、强化行业管理,提升种植业管理水干/div>
12.加强农药监督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农药管理条例》,增强监管能力。强化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和指导服务。依法严格农药行政审批,认真开展农药登记资料审查,强化现场核查,规范开展农药生产许可和经营许可。加强农药生产经营使用主体和农药市场监督管理。积极推进农药经营规范化门店建设,稳步推进农药销售处方制。严格执行高毒农药禁限用制度。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农药产品力度。开展农药使用风险评价,做好高风险农药替代,促进安全用药、/div>
-->
13.加强肥料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加强肥料质量监管,严厉打击肥料生产经营违法行为,重点对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等进行质量监督抽查,对肥料产品不合格的通报曝光,并责令限期整改,依规从严予以处罚,净化肥料市场,确保肥料施用安全、/div>
14.大力发展避灾农业。立足近几年洪涝、干旱灾害实际,积极协调水务部门优化水系布局,在做好农业工程抗灾的同时,从改革耕作制度入手,优化种植配茬模式,在山区岗地大力推行等高种植方式的耐旱作物,在易涝湖区大力推广汛前收获的短季避灾作物和耐涝水生蔬菜,努力实现超前防灾、避灾增效、/div>
15.优选推广高效种植模式。坚持效益优先、因地制宜、绿色发展,在保障粮食、蔬菜生产目标的前提下,以追求单位耕地面积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取向,深入开展调研,组装主导模式,探索适宜于在我市平原、岗地的水田和旱地推广的粮油、瓜菜、果茶间轮套作主导模式,有效遏制耕地弃耕撂荒,全面提升种植效益、/div>
16.抓好农业防灾减灾。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健全完善《武汉市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与应急管理、气象、水利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强化灾情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扎实开展农情、灾情调度,及时发布自然灾害预警信息,按时段、分作物制定农作物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及时组织技术力量赴受灾农区指导,尽量减轻灾害损失,尽快恢复农业生产、/div>
17.强化指导服务意识。严格落实种植业项目属地管理责任,规范实施,阳光操作,确保项目真实性、数据完整性、效益显著性,促进种植业转型升级。畅通农情信息,认真做好种植业测产、虫情测报、抗灾生产等技术指导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农民生产提供指导。层层压实责任,市抓指导协调,区为责任主体,切实做到种植业每一项工作都有计划、有目标、有责任人、有举措、有结果,共同把种植业工作抓好抓实、/div>
- 下一篇: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21年食品生产监督检查计划的通知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