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
说起保健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为一种养生的手段,保健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一些黑心的商家开始挖空心思,利用多种虚假宣传手段,坑害消费者的利益。2017年,国家各级部门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保健品欺诈、虚假宣传进行了治理。2018年,该项工作继续推进。
2018年1月23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广州召开全国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案件查办工作推进会。会议指出,自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国共检查食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近87万家,查处违法案件1.2万余件,涉案货值3.6亿元,罚没金额1.8亿元。各地整治工作全面启动、稳步推进。但目前仍存在排查没有完全到位,工作重心下沉不深,尚未完全形成合力,科普宣传急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
2018年2月9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关于防范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的消费提示,提示消费者理性选购食品和保健食品,防范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违规行为。
2018年3月14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前公布了2017年的10起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典型案例,其中涉及保健食品的有“广东广州恒元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未经许可销售食品保健食品案”、“湖北大悟县龙某某未经许可销售保健食品案”。
为帮助消费者进一步防范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违规行为,2018年3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科普视频和宣传海报,提示消费者选购时要看销售场所资质,要查外包装和说明书,要辨广告和宣传内容。
2018年6月29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发布《关于继续做好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的通知(食安办〔2018〕7号)》,通知称,为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更好净化消费环境,现将整治工作延至2018年底,分为持续推进(6-8月)、抽查检查(9-10月)、总结评议(11月)三个阶段。
2018年10月9日,全国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问答》,从基本常识、生产经营许可、标签标识、特殊食品、进口食品、虚假宣传、欺诈销售及广告审查与监管、非法添加及检测等方面,对整治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并采用问答的方式,便于各地监管部门在整治工作中参考。
2018年10月2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7起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典型案件查处情况,涉及“浙江温州德马康之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违法经营保健食品案”、“山西晋城诚诚保健品店经营非法添加药品的假冒保健食品案”、“四川资阳马某等人假冒新闻报社的名义从事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案”等。
2018年12月1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又公布10起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典型案件,曝光了“四川泸州邬龙门市部发布保健食品虚假广告宣传案”等一系列的典型案件。
经过国家和各级监管部门一年的持续深入推进整治,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截至2018年10月底,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查处违法案件4.9万件,货值金额17.1亿元,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分子8900人,极大地维护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相关专题:
10月1日起食品生产企业生产预包装食品不得再使用“QS”标志
网友观点:
保健品是传承中华文化药食同源的传统,发展保健食品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是列入《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国家战略;然而,只有去伪存真、除莠存良,才能“规范市场秩序,科学引导消费,促进生产、消费、营养、健康协调发展”。
近几年,保健品营销讲座层出不穷,老年人上当受骗的例子多见诸于媒体。虚假宣传固然可恨,但是清本正源、铲除根源更加关键。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广告会展各类平台也应加强监管。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宣传,向广大中老年人宣传正确的健康理念和科学的养生知识。同时,也要通过各种方式倡导子女关心、爱护自己的父母,给他们以精神上的呵护。
也有网友认为 “保健食品”“大健康行业”不过是资本市场攫取利益的噱头。一个不允许宣称“治疗作用”的食品,为什么需要花高昂的费用申请批文?这就是保健食品虚假宣传以赚取暴利的根源所在。食品毕竟不是药品,要治病还是要用药品,就是改成食疗品,也比保健品更加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