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
23
在线时间
373 小时
金币
0
最后登录
2016-3-29
注册时间
2008-7-14
帖子
263
精华
0
积分
637
阅读权限
50
UID
176355
该用户从未签到
高级会员
|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最为重要的场所。因此,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都会以其培养出的优秀人才为荣的。 当前,在中国的各个高校中,从高校走出去的学生,如果表现突出,成为“知名人士”——科学家、工程师、政府官员、学者、媒体记者等,总之,只要是成功人士,都将成为高校引以为豪的对象。毕竟,学生源于母校的培养,“天下父母一般心”,谁不爱自己有出息的孩子?因此,这些成功的人士都成了高校对外宣传、对在校学生宣传、对高考学生宣传的重要对象。他们是高校的“优秀产品”,理所当然要大加宣扬,就如同在展览馆展览一样,谁不愿展示自家的好东西? 请他们“常回家看看” 问题就在于,中国当前的商业化浪潮已经严重地侵蚀了大学这一片天地了。在金钱浪潮的涌动下,大学宣传已经缺少足够的理性。知名校友已经成了大学获取社会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的最为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对待这些知名校友的问题上,高校采取的是实用主义的政策,对知名校友——成功者多有过分的热情,过分的吹捧。相比之下,对于众多的事业成就不是十分突出的校友,表现就差强人意了。而对这些知名校友的宣传,最为重要的一个目的——是企图通过该校友的名声或权力等而得到社会资源——主要是经济的资源。因此,在所有的知名校友中,在政府担任重要职务的官员校友最受其母校领导的重视。因为这些知名校友手中有权,手中有权就意味着会给高校带来各种好处。因此,这些校友也会得到高校的各种荣誉,并不时被高校请回去,请他们“常回家看看”,做成才经历的报告,让广大在校的师弟师妹们以他们为人生的榜样,向他们看齐,向他们学习。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官员在人生与事业中,的确有不少地方,值得广大年轻的学子们学习。他们既然取得了人生的成功,就应当有成功的可取之处。 但是,问题的另一面是,近年出现的贪官们,多是从高校大门走出去的,是名副其实的高学历者。我们先看两个典型个案: 案例一:王益案。王益,滇西龙陵人,白族,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他一口气读了六年半,获得了两个学位——学士和硕士,最终因成绩优异提前半年硕士毕业。1998年,毕业了14年的王益再次回到北大,不过并不是回到历史系,而是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的身份,应厉以宁之邀担任光华学院兼职教授,后又担任了光华学院应用经济系博士生导师。做过国务院证券委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在北京大学,王益一度成为该校历史系的光荣,更是“光华校友风采”中最为突出的榜样人物;北京大学对他的宣传不可谓不多,宣传力度不可谓不强。当他出事后,“有人”从“光华校友风采”中“悄悄”拿下了他的名字。又据媒体广泛报道,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生范美忠因为在汶川地震后言论极端自私,北京大学历史系宣称以之为耻,不久,同是历史系毕业的王益出事,其恶果远比范美忠为重,北大历史系却没人出来称其无耻。有舆论责难说:北大历史系为何没有勇气宣称以王益为耻? 案例二:张二江案。张二江,山东寿光人,1954年出生,1970年参加工作,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后进入省冶金局任团委书记,先后在有关部门任职,1996年被提任十堰市市委常委、丹江口市市委书记;1996年调任天门市市委书记;2001年接受省纪委调查;2001年年底省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罪对其进行立案侦查;10天后,张被逮捕;2002年春,张二江被提起公诉。后被媒体称为“五毒书记”——“吹、卖(官)、嫖、赌、贪”,并被媒体炒作说拥有108个女人。张二江曾为其母校引以为成才的楷模,多次被其母邀请回去做成才经历报告——极力发挥了他五毒之一的“吹”功能。 这二人出事后,其母校处于尴尬的地位,当初母校宣传他们是母校的骄傲,是在校学生的榜样。但是,榜样一旦成了罪人,还是不是母校的骄傲?如果不是骄傲,又是什么?其实,母校声称他们是母校的骄傲,其内在的因果含义十分清楚:因为母校的培养,所以他们才成了“大才”。成名的重要原因在于母校教育雷竞技百科 之高。因此,母校的功劳巨大。可如今他们成了罪人,其内在的因果关系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母校培养出了问题,才犯了罪?——学校肯定不会这样说。但其母校又该怎么办?好孩子是自己的,坏孩子就不是自己的了? 公平对待每一位普通校友 北京大学以王益为骄傲,搞得自己尴尬不堪。武汉大学也一度如此。至于其他高校,相信也有类似的尴尬。因此,高校在对待知名校友问题上,一定要改变思路。因此,对于知名校友的宣传问题,当小心谨慎,不可再蹈覆辙。其思路应该变更,做到: 其一,重视或继续重视知名学者校友,多请其返母校进行学术演讲等交流活动,一来有利于高校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二来也有利学生开阔眼界,并得到砺志教育;三来学者的行为,与权利金钱毕竟较远,违法的可能性甚小。因此,请学者型的校长,并对其进行宣传,利多而弊少。 其二,对于现任政府官员校友,在其返校时可热情接待,但最好不要对其进行大肆成才经历宣传,也不要对其加以各种光环,更不要聘其为教授等,拿学术当儿戏。在市场经济时代,高校虽然需要这些官员校友帮助高校,但也应该有个底线。要学习一下西方的名校,不拿学术与权力进行交易。否则,张二江、王益现象还会在其他高校重演。目前,从大学走出来的人才,已成为中国政府公务员主要补充之源,据说中国的博士有一半成了公务员。而高学历公务员犯罪的现象已经十分突出。或者可以说,目前,中国贪官最大的补充源就在大学。因此,高校宣传做了官的校友,必须谨慎。 其三,公平对待普通校友。这是一个母校对平凡校友最为起码的道义。目前国内不少学校的校庆活动,说白了,不是在欢迎众多的校友返校,而是在欢迎少量的有钱者、有权者返校,众多的校友返校,只多是一个陪衬,以装点校庆的热闹气氛。事实上,大学对人才的培养,杰出者只占少量,而普通者占绝对多数。但是,正是这些普通的千千万万的人才,联合起来,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成为高校名气的中坚。再者,这些众多校友中,也不乏杰出者。更何况,大学对人才的培养,从来不能以极少数人成“大才”为终极目标。 总之,目前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官员监察惩治机制尚未完善,官员犯罪率较高,高校如果大搞知名官员校友的宣传,会导致不得不吞下不可预测的苦果。是故,高校对待正在任职的政府官员校友,必须转变思路,不可时时引以为荣而大力宣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