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
209
在线时间
19 小时
金币
6
最后登录
2008-10-21
注册时间
2008-8-13
帖子
77
精华
0
积分
108
阅读权限
20
UID
186369
该用户从未签到
初级会员
|
进行微量样品处理,主要用于样品的分离、纯化和浓缩正相、反相和离子交换三种机理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回收率高溶剂消耗少,处理过程中无乳化现象多种不同填料、多种规格和专用产品的固相萃取柱可选广泛用于环保、药品、食品、商检、化妆品、农业等领域
固相萃取技术在环境分析上的应用
|
国内外分析工作者就固相萃取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由于农药在农作物生产中不仅污染作物本身,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也产生污染,包括土壤、水体等.
SPE 在水体中农药残留分析方面的应用
测定水体中的农药残留一般采用如C18 ,C8 等非极性吸附剂,通常用甲醇和水条件化,以甲醇为洗脱剂.由于对水体中的农药残留限量要求严格,如欧盟规定地表水农药残留量为1.0μg/ L,饮用水为0.1μg/ L,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中滴滴涕、六六六的限量分别为1μg/ L 和5μg/ L,而且自然水体中的农药残留质 浓度通常也很低,若没有可靠的分离富集手段很难检测到,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可以使提取、富集和净化一步完成. 将大体积样品过固相萃取柱进行预浓缩,用小体积洗脱剂洗脱,再浓缩定容进行检测,大大降低了检测方法的检出限. 如:康跃慧等人测定水源水中有机磷,通过固相萃取富集分离后,使方法检出限达到了1.19~5. 34 ng/L;Lopez-Blanco 等测定地表水中的硫丹(α和β异构体) ,采用固相萃取实现了样品的100 倍浓缩富集,使方法检出限达到20 ng/L; Pinto 等测定水中草净津等4 种除草剂,采用固相萃取富集样品使浓缩倍数达到500 倍,方法检出限降低至9.8~34 ng/ L.但对于水溶性强的农药品种如甲胺磷、乐果、敌敌畏等,回收率仅50 %~60 % ,甚至更低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着眼于如何提高这些农药品种的回收率,提高方法的准确度.
SPE 在土壤中农药残留分析方面的应用
测定土壤中的农药残留一般是先用适当的提取溶剂及提取方式从土壤样品中将待测的农药提取出来,再利用固相萃取技术进行净化. 由于待测农药的性质不同所使用的提取溶剂不同,因此从基质中带来的杂质性质也不尽相同,所以要选择适当的吸附剂实现待测残留农药的分离和净化.分析极性较强的农药,采用极性较强的提取溶剂如丙酮-水体系时可采用非极性吸附剂如C18等,这样提取溶剂中水溶性强的杂质不会保留在吸附剂上,有利于样品的净化,如Ruiz 等利用V (水) ∶V (DMF) = 100∶2.5 为提取溶剂、C18为吸附剂,以乙酸乙酯为淋洗剂测定土壤中莠去津,呋喃丹,地亚农等农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分析极性较弱的农药,采用极性较弱的提取溶剂时,可以选择极性吸附剂如Florisil 等,它不会对提取溶剂中的弱极性杂质产生保留,然后再选择适当溶剂将待测残留农药淋洗下来进行测定,如Kim 等利用V(正己烷)∶V (二氧甲烷) = 7∶3 为提取溶剂、Florisil 为吸附剂测定土壤中α,β-HCH ,七氯等有机氯农药食品有毒物质分析中的应用近两年,国外有些学者已经开始将SPE 用于食品中一些毒素的提取和净化,如食品中有机氯、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蔬菜水果中胺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测定,Carmichael和Aase 等人分别用C18 提取了被细菌污染的牡蛎中的麻痹毒素和致腹泻毒素,优化了这些毒素的标本提取步骤。Fiori 等人对于牛奶中非法添加的地塞米松等9 种皮质类固醇用SPE 法进行了提取,联合LC- MS 进行测定,测定水平为20~100ng/g。Skog对过高温度烧烤肉食中的致癌物质—杂环胺进行了提取,并用GC - MS 法对提取物进行测定,发现其浓度常可达10-9 水平。
有毒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固相萃取技术在有毒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已不再只停留于血、尿等体液中的巴比妥类、卡马西平、安非它明类、阿片类等药物的提取和净化, Hold 等人为研究毒品在毛发中的代谢机制,将人的毛发用酶消化后, 调pH 为5. 5 , 然后过固相柱,蒸发浓集后,联合GC - MS 同时测定毛发中的可卡因、阿片以及它们的代谢物(咖啡因,爱康宁等) ,检测限均可达到500pg/mg。
富集环境空气中痕量有机化合物
环境空气污染物中挥发性及半挥发性物质占90 % ,其余为颗粒状污染物;颗粒状污染物可用滤膜捕集,对挥发性和半挥发性一般用固相萃取(固体吸附) ,溶液吸收和低温冷凝富集采样。固相萃取富集环境空气中有机物是将均匀粒度的固定相装成小柱,在常温或低温下使空气通过小柱,由于气相(空气) 与固定相之间对有机化合物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将欲捕集的化合物保留在小柱上,空气中正常组分如氮、氧等则通过小柱流出,达到富集有机化合物的目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