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
总结
溶剂效应:液相反应中,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影响反应平衡和反应速度的效应。可能造成色谱峰展宽、分叉、保留时间漂移、峰面积变化,双峰等现象。与此同时,较早洗脱的峰出现前沿或分叉,较晚洗脱的峰峰形正常。
产生原因:样品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中,当溶剂与流动相存在差异时,一部分样品溶解进入了流动相,一部分还留在溶剂里造成色谱保留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溶剂强度、进样体积、流动相与溶剂的兼容性、溶剂
pH
等。
进样体积导致的溶剂效应:使用强度大于该样品出峰时流动相强度的溶剂,增加进样体积后,目标分析物色谱峰会向前迁移,直至裂分,并且峰高变小峰宽变大。这是因为进样体积较小时,扩散至流动相的目标分析物占绝大多数,除了保留时间略微提前,峰形以及峰宽与流动相溶解时基本一致。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扩散至流动相氛围的目标物与留在溶剂氛围的目标物在数量上相当时,色谱峰分叉明显。当样品体积进一步增大,绝大多数目标物进入色谱柱时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目标分析物的色谱峰已经明显向前迁移了。
PS
:当出现样品与空白峰叠不上的情况,可以多注意一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NO.5
知识拓展
溶剂效应产生过程解析:
第一阶段:样品刚被注入系统,进入色谱柱后,流动相氛围中的目标物以正常速度被洗脱。因强溶剂洗脱,移动速度快。样品在空间上开始慢慢分裂
第二阶段:在一定时间内,溶剂氛围中的目标物移动始终快一些,前后两部分距离扩大。但移动快的目标物所处氛围逐渐被流动相稀释
(
注:因为溶剂和流动相均不保留
)
,其移动速度会逐渐降至正常流速。直到前面目标物的氛围完全被流动相替代,前后两部分的距离稳定下来。因而,样品溶剂与流动相洗脱强度差距越大,两部分目标物最终的距离拉的越大。
第三阶段:所有目标物在色谱柱中正常移动,但分裂已不可逆转
经过检测器,同一目标物给出了两个色谱峰。其中进柱前即扩散进入流动相的那部分目标物组成了后面的色谱峰,它的保留时间与目标物的真实保留时间基本吻合。
药物分析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