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ilinxu 于 2023-10-3 04:37 编辑
年轻人爱上“菜市场旅行”,收获生活本质的实感新京报官微
2023-10-02 11:59
爱上菜市场看似是“向后看”,但其实也是一种“发展”。
撰稿 / 易之(媒体人)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赵琳
▲北京望京地区一家菜市场里,市民正在挑选水果。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曾经,人们很难将“菜市场”和“年轻人”联系到一起。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菜市场,相信在这个黄金周,也有不少年轻人到旅游目的地来一场“菜市场旅行”。
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可以佐证这种火热。比如某社交媒体推出“菜市场漫游指南”话题,收获5964.3万浏览量;豆瓣“菜市场爱好者”小组达到了15.7万人;点评网站最新数据也显示,近一个月,“菜市场”搜索量环比增幅超120%,相关攻略笔记数增幅超110%,评价数增幅超170%。
年轻人徜徉在菜市场,在这里买到最本地化的食材,听到属于当地社区的口音方言,闻到最真实的烟火气,这一切都显得那么治愈。慕名而来的年轻人太多,以至于带火了好些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菜市场,把那些几十年来默默无闻却又必不可少的菜市场,带到了互联网的聚光灯下。
在一些采访中,年轻人是这样描述他们爱逛菜市场的原因:“抚慰挥散不去的乡愁”“缓解生活的焦虑”“一蔬一饭才是生活的本味”……可以看出,返璞归真才是“菜市场旅行”最核心的元素。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年轻人的世界里总是充满着发展叙事和科技叙事。年轻人曾经偏好的美学特征,是时尚、酷炫、便利、迅速,带有一种目眩神迷的恍惚感。
但菜市场却提供了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生活哲学,简单、实在、质朴,指向味蕾这种最本质的感官需求。菜市场蕴含的或许是一些“前现代”的东西,是深藏在人类心理结构千百年不变的情结。也正是这种纯粹,让菜市场在年轻人的世界中反倒显得新鲜,触动了他们心里某处柔软的地方。
▲网友分享的昆明大观篆新农贸市场。图/点评网站
当然,菜市场也不全是返祖,其中也糅合了很多当代特征。比如说“菜市场旅行”会被嵌入“citywalk”的框架,被涂上一抹网红的滤镜;一些菜市场还被改造成精致、小资的样子;一些商业活动也选择在菜市场开展,把菜市场也变成了一种“文旅综合体”。这些,也让菜市场和年轻人的审美趣味更加契合。
深一层想想,菜市场的爆火,其实还有更大的社会背景在。在过去几十年,中国经历了一场大型的人口迁徙,“小镇青年”也好“城市青年”也罢,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在空间层面和家乡失去了联系。
同时,中国也经历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产业升级,年轻人也失去了围绕柴米油盐的那种传统生活模式。这种社会变迁,其实是菜市场人气大增的隐含条件。年轻人在菜市场里获得的,不只是饭菜那么简单,更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精神寻根”,去收获了一种心理层面的自足和从容。
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说,爱上菜市场看似是“向后看”,但其实也是一种“发展”,是一种社会发展的自然现象。 盯着一蔬一饭的生活,其实是“奢侈”的——这种奢侈倒不是说物质层面的挥霍,而是生活和心理状态达到某个层次,视野中才会出现美食。
就像古语有云,“一世长者知居处,三世长者知服食”。这必须是社会经历了长时间发展,人们才会把蔬果菜饭看得那么重要,才会把生活当作一种意义本身。
所以,年轻人爱上菜市场,或许也正体现了这种心态变化。当人们司空见惯了物欲和消费,把目光重新投向菜市场,去收获直抵生活本质的实感,这或许是一种浮华退散后的安稳,也是一种“成熟”的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