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学》读书笔记
一、茶的起源与发展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载体,五千年文明画卷,每一卷都飘着清幽茶香。中华被誉为礼仪之邦,有“客来敬茶”的习俗。茶不仅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也给饮茶者带来了身心健康和精神享受。中国茶文化包含了文学、政治、史学、宗教、经济、艺术等内容,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的文化因素及合理因素,对现代社会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品茗习俗。虽然各国饮茶方法各有千秋,但均把茶、饮茶、品茗作为一种文化来推广。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以肯定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茶文化越来越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欢迎。面对越来越多的茶文化从业者,如何提高素质,更好地推动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已成为茶学界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茶文化学作为中国茶学的分支学科,已得到广泛的认同。本文介绍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分类、营养价值、加工制作、健康品饮、茶文化的形成等多方面的内容,对广大茶文化从业者以及茶学爱好者都能起到一个文化的普及与推广作用。
1.1
茶的起源
相传在炎帝神农时期茶被发现。 “神农遍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氏为替民众治病,亲自尝试各类草药的药性,一天中毒数次,幸亏发现茶叶,食茶后解除了身上的毒性。原文“荼”就是今天的茶。自此人类发现了茶叶的药用价值。茶,食用可解百毒,长期饮用健康长寿。
1.2
茶的发展过程
人类利用茶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生吃药用、熟吃当菜、烹煮饮用、冲泡品饮。“以茶为药”始于人类直接含嚼茶树新鲜树叶汲取茶汁。久而久之,含嚼茶叶成为一种嗜好。追溯饮茶习俗的发展与传播历史,茶的含嚼阶段是茶之为饮的前奏。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逐渐改变了咀嚼茶叶的习俗,将茶叶放进陶罐中,加水煮羹饮用或者烤饮。这样制成的茶,虽然味道苦涩,但滋味浓郁,令人陶醉。天长日久,人们自然养成了煎煮品茶的习俗,这是茶作为饮料的开端。“秦人取蜀,始知茗饮之事。”(顾炎武《日知录》) 巴蜀地区是我国较早传播茶饮的地区。战国末年秦攻取蜀地以后,茶叶开始作为药材、食物之用。西汉时,饮茶之风兴起,茶被奉为珍贵的贡品、礼品和祭品,宫廷及官宦之家视茶饮为一种高雅的消遣。两晋南北朝,饮茶相效成风,茶叶从奢侈品逐渐成为普遍饮料。
早在公元前6世纪和7世纪,中国茶文化就开始向世界各地传播。时至今日,全世界五大洲有50多个国家地区中有120多个国家的21亿人有饮茶的习惯。各个国家地区的饮茶习俗、茶文化有各有特点。各国的种茶和饮茶习俗最早就直接或间接的从中国传播去的。瓷器、丝绸和茶叶是中国人民对全世界的伟大贡献。世界各地茶文化的进步也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中国茶文化简史,总结起来大致如下:
神农时代:5000年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以茶为药。
周代:3000年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
秦代:2300年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
汉代:(西汉)2000年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集散中心。(东汉)1500年前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唐代:1200年前经济文化繁荣,陆羽《茶经》,唐代饮茶文化盛行。
宋代:1000年前泡茶技艺改进水质讲究,斗茶成了一种风潮。
元代:700年以前,开始出现散茶。民间则以散茶为主,饼茶主要为皇室宫廷所用。开始出现泡茶方式,即用沸水直接冲泡茶叶。为明代散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明代:600年前朱元璋废团改散,黄茶、黑茶和花茶工艺相继形成。
清代:300年前中国茶风靡世界,当时出口茶叶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
近代:
? 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加,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 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
? 1950至今,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