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汉三年,楚汉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高手过招,比拼的是谁没有失误。但就在此时,刘邦急躁之际,居然做出了饮鸩止渴的决策,想借分封六国的后裔为王,借此达到削弱项羽势力的策略。显然,这个决策是个重大失误。如果这样去执行,那楚汉战争的结局早就改写了。张良,这个西汉开国功臣,在关键时刻力谏,怒怼分封之策,一连串问了刘邦8个问题,反对分封,字字珠玑,酣畅淋漓,惊得正在吃饭的刘邦“啜食吐哺”,大呼“那个浑蛋儒生,险误了老子大事”!
汉三年初,公元前204年,楚汉战争处在相持阶段,刘邦处于弱势,但是双方对峙,没有大规模战斗。楚汉大军在荥阳相持,项羽基本上已经对刘邦实现了战略合围。此时的刘邦很是焦虑,急躁。见到谋臣郦食其,就喊过来商议如何解围,削弱项羽军队实力。 郦食其给到刘邦的建议:商汤讨伐夏桀,封夏朝后人于杞国;周武王讨伐商纣,封商朝后人于宋国。如今秦朝讨伐诸侯各国,消灭了六国的后代,没有给他们一点地域立足。如果汉王能够重新分封六国的后裔,让他们接受汉王的封赏,那么六国的君臣都会对汉王感恩戴德,都会愿意归顺汉王,甘愿做汉王的臣民。如此这般。您就等着楚王项羽恭恭敬敬地来朝拜您了! 这就是郦食其的主意。不知乍回事,刘邦竟然相信,这个主意不错。立刻下令,赶快刻制印信书函,并派郦食其前往六国绶封。商汤,周武王,那也是在取得战争的全面胜利之后,才对旧国老臣的封赏及安抚,以求稳定。现在,楚汉战争胶着状态,胜负未明,能本末倒置去仿作吗?如果,这样,无异于饮鸩止渴。还好,刘邦正在吃饭时,见到张良,就叫住了他。这一叫,可是惊天一叫,刘邦避免了一次重大决策失误,也使楚汉战争胜利的砝码倾向了汉王。
郦食其,还在加紧刻制印信书函,没来得及前往六国传达“圣旨”呢。张良从战场巡视回来去见汉王,正好汉王在吃饭,就对张良说:子房过来,有一个客人为我谋划了削弱项羽势力的方案,来,我说给你听听。 刘邦兴致勃勃地把郦食其的计划原原本本地告知了张良,问:你看这样做怎么样?可行吗?张良听完,急迫问道刘邦:这是谁出的馊主意,汉王的大事要完啦!“为何?”刘邦也急了。 张良借过刘邦手中的一根筷子,比划分析起当前形势,一连串抛出了8个问题,字字珠玑,酣畅淋漓,富有远见。成功废止了郦食其的馊主意。 张良一问:当初,商汤讨伐夏桀并将夏朝后人封在杞国,那是因为商汤征伐夏桀是有把握必杀夏桀。并且,也是夏桀死后才办的事情。如今局势下,大王能够击杀项羽于死地吗?刘邦:不能! 周武王讨伐商纣,把商纣后裔封在宋国,也是因为周武王有能力有实力击杀商纣,也是商纣死后才办的事情啊。您能确保必杀项羽吗?张良继续发出二问。“不能!”,刘邦开始有了醒悟。 张良三问:周武王攻占商纣的都城之后,对商容表彰,对箕子释放,为比干重修坟墓,安抚臣民,敬重能人贤士。您能吗?表彰谁呢?敬仰谁呢?刘邦:不能。 第四,张良问:周武王打开粮仓,发放存粮给饥饿的民众,打开银库,救济贫穷的民众。你能做嘛?刘邦:不能。
第五,张良继续发问:周武王灭掉商朝后,刀枪入库,向天下表明从此太平,再无战事。您能停止战争,推行文治,不在打仗了吗?刘邦:不能。 第六问:周武王赢得胜利后,马放南山,表明以后再没有它们的用途了。您能现在让战马休息吗?刘邦:不能。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和第五问合起来的。就是说一个意思:现在停止不了战争,也不能停下来。 第七问:周武王把牛都放牧在桃林的北面,表明不再需要运送及运送作战的粮草。您能做到吗?刘邦:不能。其实,这个问题是可以和第五问,第六问合起来的。就是说一个意思:现在停止不了战争,也不能停下来,您也做不到。 第八问:大家跟着您打天下,最后都渴望有一块小小的封地。您现在把六国后人封为王,您身边的勇士兵将都会返回故土,那时谁来和您一起去拼杀夺取天下呢?况且,勇士兵将日后拿什么封赏呢?现在,楚国项羽还是比较强大,那些封国会重新选择臣服楚国,我们有哪些条件可以让六国臣服呢? 没等刘邦回答,张良下了结论:如果您真要采用这位客人的计谋,您的大事可就毁了!刘邦听完,“啜食吐哺”,把饭都喷出来了,大声骂道:郦食其,你这个浑蛋书呆子,差点误了老子大事!然后立即下令,销毁了制作好的印信,书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