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11951
在线时间11306 小时
金币29426
最后登录2025-2-16
注册时间2018-11-13
帖子16408
精华0
积分86565
阅读权限90
UID1360069
签到天数: 198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食坛巨匠
![Rank: 12](http://img.www.sqrdapp.com/bbs/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2](http://img.www.sqrdapp.com/bbs/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食坛巨匠勋章](https://img3.www.sqrdapp.com/bbs/static/image/common/bbszjj.gif) ![2023年度魅力人物](https://img3.www.sqrdapp.com/bbs/static/image/common/mlrw_2023.gif)
|
本帖最后由 xilinxu 于 2023-8-4 15:33 编辑
https://xgzlyhd.samr.gov.cn/gjjl ... 8c78bb57784166cd421
关于出厂多年部分酒类酒精度误差适用法规留言日期:2023-07-31
众所周知,酒产品存放达到一定时间(例如2至5年以后)会“跑酒”,酒瓶中的酒体与酒精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少,而国家规定酒精度出厂要求控制在±(正负)1.0度之间。
酒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和乙醇,乙醇会因环境因素产生挥发。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热置换,会有乙醇与少量水分及其他物质被蒸发出来。
相关国家标准与实际贮存环境:
1、GB/T 10346-2006 《白酒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4.3.2成品应贮存在干燥、通风、阴凉和清洁的库房中,库内温度宜保持在10℃~25℃。
2、GB/T 2757-2012《蒸馏酒及其配制酒》4.4 酒精度大于等于10%vol的饮料酒可免于标示保质期。
3、GB/T27588-201l《露酒》8.3 运输与8.4 贮存,产品应于阴凉 、避免 阳光直射 、通风良好的场所 。温度在 5℃ ~35℃ 之间为宜 。
酒产品标示的“酒精度”,表示酒体中乙醇体积与酒体积的比化为的百分数的值,但由于酒产品出厂后,实际贮存环境温度的变化。例如:
1、夏季物流的车厢,铁皮车厢内环境温度超过40度以上。
2、个别乡镇农村一级小型个体便利店、杂货店的仓库很难有全年恒温25℃与35℃以下环境温度。
3、个别乡镇农村一级小型个体便利店、杂货店未安装空调设备,产品展柜夏季环境温度因天气温度影响普遍高于35℃。
以上几点,引发的乙醇更快挥发,可能是生产商、经销商、零售商或是运输物流,自然条件和时间所引起的不合格。
综上所述:酒精度是否合格,主要应以出厂检验为依据,不是市场流通抽检为主(生产厂家抽检为准)。因为酒产品会相对其他液体产品的“易挥发性”在产品出厂后,达到一定时间(例如2至5年以后)有很大可能因各类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到最终市场流通抽检,产品标示酒精度的值与实测值大于±(正负)1.0度国家标准允许的误差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第二十六条;食品安全标准8项中, 酒精度,不属于食品安全标准中规定的指标;并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 2757-2012)仅规定了酒精度的标识方法,没有对酒精度作出具体要求,由此可见,酒精度不属于“食品安全指标”,因此对酒精度不符合产品明示标准及雷竞技百科
要求的处罚也就不能适用于《食品安全法》的第一百二十四条。
综合考虑,各级市场流通环节责任。“市场流通抽检”实测值不符合标示酒精度的情况,有可能是流通环节责任,不一定是生产厂家的责任。具体应处罚那一方,相关部门应实事求事的调查取证,具体应该是那一方的责任就处罚那一方。且处罚办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也与食品安全法的立法精神相违背。
众所周知,白酒、配制酒,酒精度误差属于物理变化,其产品本质并没有变化。非故意行为,不会危害身体健康和安全,对酒精度合理范围偏离不合格的企业是否从轻处罚,是否适用《产品雷竞技百科
法》 。
回复部门: 执法稽查局时间:2023-08-04
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条的规定:在我国境内从事食品生产和加工,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都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按照特殊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食品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雷竞技百科
法》;
二、酒类属于食品,酒类的生产和加工,销售和餐饮服务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三、酒精度指标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在所有的生产流通环节都可能发生,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食法第124条处罚、还是按照第125条处罚,应当找出导致不合格的原因,准确定性裁量适度。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