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学宝儿 于 2019-11-21 15:27 编辑
(点击图片立即进入课程)
身为海产品加工企业,在水产行业摸爬滚打数年,总是着眼于某一产品或者某类产品的产业现状,对于水产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经历了2015年的经济衰退之后,更是迷茫。
人口老龄化、工人频繁跳槽,人工成本急剧增加,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水产生产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我们不妨听听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9泰山科技雷竞技官网怎么样
渤海大学副校长励建荣老师主讲的《海产品贮藏加工研究进展》,课程高屋建瓴地分析了海洋食品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对于水产加工领域的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海洋食品未来的发展方向。
01海洋食品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最早的海产品的贮藏形式是冷冻,这种贮藏形式始于20世纪50年代,就是直接把鱼类置于速冻设备或者速冻车间进行冷冻之后,进行包装贮存。 经过60多年的发展,海产品加工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主要研究了鱼、虾、蟹、贝、藻、头足类、棘皮类和其他一些类别的海产品。进入21世纪以后,海参、海胆、鲍鱼、海珍品的加工成为海产品加工的一支新生的力量。
现在的产品有几千种,直接加工品包括冷冻、冷藏、腌制、罐藏、调味休闲食品、鱼糜制品、鱼粉、鱼油、海藻、海藻化工、海洋保健品、海洋药物、鱼皮制革、化妆品和工艺品等10多个产业。
2018年,全国各类水产加工企业有1万家,90%分布在沿海城市。年加工能力达到3000万吨。鱼类加工副产物比较大,占50%左右,像鱼头、鱼尾、鱼内脏,如果能够利用,会对提高价值有很大的作用。新装备、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是一个开发的方向。
渔业产业科技的发展以后要符合人类营养的需求、消费个性化的需求、应用科学理论,进行高质化、高值化的加工。加强与国外的技术合作。
02如何做好海洋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
2015年,水产品加工首次出现负增长,出口量下降、企业效益下滑,加工能力过剩,原料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初加工比例高的局面没有大的改观,人口老龄化,工人频繁地跳槽,人工成本增长,雷竞技百科
管控成本过高,物流成本高、环保压力大,规模化企业少,低水平重复建设多,淡水产品升高,海水产品比例下降,基本都是来料加工出口模式。
面临新的形势,水产品加工将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第一,从国际市场转向国内稳定增长水产品加工消费市场; 第二,解决水产品加工从增量扩能转向提质做优效益型调整。
鼓励第三方投资冷链物流,保障产业链的的延伸,提升产业支撑能力,以龙头企业带动建设冷藏链、物料基地及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水产冷冻加工品的流通效率,利用国际资源,深化国际渔业合作与交流,建设有效持续的全球海产资源供应基地,开发与利用大洋性资源。
中国将来的消费走势就是加工业的导向,第一个老龄化的到来,城镇化的加快对产业的影响,年轻人对消费的感受,这些都是我们水产加工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发达国家的高附加值的深加工水产品主要集中在方便食品,主要以冷冻、裹粉烹炸、配方制作或者罐头形式,以即食配方或统一配方控制产品品质,通过复杂生产设备来完成,这就是市场的需求。作为老龄化的到来,鱼糜制品很适合老年人食用。城镇化加快对餐饮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外就餐、加工品、鲜活水产品,年轻一代的的消费导向主要为冷冻调理或者保鲜产品,方便快捷,尤其对网购那些人。因此,需要行业技术的创新,产品研发商业模式转变。电商的兴起,对水产品加工时是利好,标准化程度高,运输便利,加工品需要公共媒体的推广。
对企业来说降低成本有以下几个途径: 第一,提升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把人员减下来; 第二,做好加工废弃物的利用; 第三,增加科技含量,改善配方和加工工艺,与IT产业有机结合,减少销售成本。未来发展方向就是完成自主创新阶段,从贴牌生产到自主品牌的建立 。
老师简介励建荣教授,男,博士,博士生导师;出生于浙江宁波慈溪市,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生物化工专业并获博士学位,现任渤海大学副校长兼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鱼糜及鱼糜制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生鲜食品(水产品和果蔬)贮藏加工方面的研究,多次到德美英澳学习、高访和合作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级和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产业化项目5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08、2017年)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5年);授权发明专利70余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160余篇(SCI他引3300余次,H指数30),连续三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另发表EI收录期刊论文160余篇。
看课地址 扫描下图二维码,随时观看学习☟
食学宝课程推荐:
|